專題報導
孩子的第一支手機--家長指引(下)
如何給孩子第一支手機?
「給手機有什麼難的?」找一間通訊行,選擇喜歡的款式,填寫申辦資料、付完錢,很快就皆大歡喜了,不是嗎?偏偏許多親子衝突就是從手機開箱這一刻開始醞釀:孩子因為陶醉於手機開心不已,父母則因為孩子的沉迷而生氣與後悔。
「你玩得太過火了,手機給我還來!」「為什麼要還你?這是你買給我的,這是我、的、手、機!」
夜深人靜時你可能後悔萬分,當初為什麼要買手機給他呢?事實上,給孩子手機並不是你的錯,但是在孩子擁有手機之前,建議先召開「制定契約」會議,免得你瘦了荷包、又賠掉親子關係。
Tip4 制定清楚具體的使用契約辦門號的定型化契約你可能從未細讀,但在給孩子手機之前,無論是新買、或者贈與舊手機,對於孩子如何使用手機的契約,父母卻必須謹慎處理。這一份使用契約宜包括:
- 使用時間:平常日放學後可以玩幾個小時?週末可以玩幾個小時?
- 使用時機:何時可以玩手機?建議寫完功課、做完指定的家事後才開放遊戲的時間,讓孩子學會負責以及延宕滿足的能力。否則一旦放學就玩手機,擔心「功課還沒寫、家事還沒做」的,往往都是父母啊。
- 使用地點:先向學校老師確認班上是否開放攜帶手機?若無,建議手機使用範圍僅限家裡、或者週末出去玩時才能攜帶外出。避免因為給了孩子手機,卻造成親師之間的另一場衝突。在這種衝突之下,最開心(但學習效果打折也最大)的,往往還是孩子本身。至於玩手機的地點,有些家庭沒有限制,有些家庭則讓孩子在限制的地點玩手機(例如客廳)。
- 發放方式:有些家庭選擇手機交由孩子保管,有些家庭則是父母親保管,在約定的時間發放。
- 使用內容:討論允許下載的遊戲類型、瀏覽的網頁內容,以及關於是否能夠付費購買遊戲點數與裝備等等。當然,手機掌握在孩子的手裡,你無法全然掌控。但透過提醒,還是能達到部分關心與教育的功能。
Tip 5「共同討論」勝於「單方面規定」
上述種種規範,建議家長可以邀請孩子一起討論出彼此都能接受的結論。父母親單方面制定的結果可能引發孩子的負面情緒與抗議,而太過寬鬆的規範,就等於空氣般和無規範力,對孩子缺乏教育的意義。而雙方共同討論的過程也能夠促進親子之間正向且暢通的溝通。Tip 6比制定契約更重要的,是落實契約
契約只是一種書面形式,真正重要的是背後的精神-信任。因此若無特殊狀況,請盡量避免違反契約內容,例如:- 這一場還沒結束,所以要延長時間:使用時間早已有共識,學習規劃時間是他必須學會的能力。
- 今天不想玩,時間累積到明天:很抱歉,「今日之事今日畢,睡覺前銀貨兩訖」。
Tip 7父母也需要遵守契約
當然,父母親也必須遵守這份雙方共同簽訂的承諾,避免因為自己的某些狀況(例如:心情不好、職場壓力、婚姻衝突……),突然禁止孩子使用手機。我們對於契約的執行,也正在向孩子示範我們對於彼此承諾的尊重程度。
Tip 8記得加上違約條款孩子違約時,有些父母會因為生氣而把手機搶過來、沒收、關掉家裡WIFI,甚至出手教訓孩子。但這些行為往往只會造成親子之間更嚴重的衝突,對於孩子違反約定的行為卻沒有達到教育的效果。
給孩子手機,更重要的是訓練孩子學會自制、並且尊重彼此的承諾。因此與孩子討論契約時,記得在最後一條加上:「違反契約時,該怎麼辦?」讓孩子思考,當自己違約的時候,希望別人如何提醒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這麼做,除了提供父母親一個具體且明確的行動策略,也減少孩子抵抗的強度。
活在這個世代,手機彷彿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就連大人也無法例外。吃飯、看電視、搭車、上課、工作的時候好像都會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滑幾下。有時候在學校外面看那些等著接孩子放學的家長,遠遠望去,哇!一片整齊而劃一的壯觀低頭景象。
對於這些,我們大人都會覺得沒有什麼,這不算是個壞習慣。
手機只是引爆點,溝通才是真正的元兇!
撰文/胡展誥(本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photoAC
聯絡作者:ntucfrc@ntu.edu.tw
新聞集錦
- LINE修改軟體使用年齡 提升家長監護功能 MORE
- 手機成癮嚴重 調查:青少年每2人有1人沉迷 MORE
- 孩子不收玩具、愛回嘴、吃飯很慢?爸媽教養煩惱解方一次看 MORE
- 電腦、手遊 孩子玩過頭…網路遊戲障礙症? MORE
- 高齡孕婦子癲前症風險 國健署: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 MORE
- 寒假延長兩週,幫助調整青少年作息的好時機 MORE
- 延後開學,家長臨時托育的6個策略 MORE
- 現代女性坐月子 讓身心靈恢復 MORE
- 武漢肺炎是什麼?帶孩子學習自我保護! MORE
- 被遺忘的暴力:手足霸凌正成為流行的隱形霸凌 MORE
- 研究展示人性本善 兒童利他理念具可塑性 MORE
- 我們應該監控青少年的讀物嗎? MORE
- 企業托育新補助 至今零申請 MORE
- 育嬰假復職工作 逾四分之一的人適應困難 MORE
- 育嬰假助生育? 認同者逐年下降 MORE
- 保護青少年 金門警方加強查察不良場所 MORE
- 健康名人堂/「第三家庭」 攜手共老新解答 MORE
- 新聞眼/政府撒錢不監督 家長孩子雙輸 MORE
- 別再等檢舉才抓…教團籲徹查準公幼 MORE
- 防新興菸品危害 高市訂電子煙自治條例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