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兒少中心 NTU CFRC
 
電子報
2019.01 第58期 

專題報導

當XY世代家長遇到I世代孩子-I世代的網路使用教養

    隨著網路科技迅速進展,天然數位化的一代誕生-I世代(臺灣也稱Z世代),指的是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後出生的世代,也被稱作五螢幕世代,電視、個人電腦、筆電、平板、手機,身邊有3C螢幕的科技產品唾手可得。然而,美國人口普查局在2016年針對217歲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兒童及青少年花越多時間在螢幕前,身心健康的狀況會越糟糕,幸福感也會越低。像是體重過重、缺乏好奇心、容易分心、難教到朋友、難以控制脾氣和完成任務,更可能造成焦慮或是抑鬱的心理問題。家長總是特別擔心兒童使用3C產品的年齡,會限制兒童在螢幕前的時間,但國內外的研究皆指出,重點不在於開始用的年紀,而是是否長時間的使用3C產品,美國兒科學會建議25歲兒童每天使用時間為一小時,青少年的使用時間沒有明確限制;但學者根據身心健康的新研究建議,青少年每天使用時間以兩小時較為合適。因為兒童和青少年使用網路的型態和瀏覽內容不同,兒童較常使用電視看卡通影片 ,青少年則較常使用智慧型手機於社交媒體、玩遊戲、看電影以及瀏覽軟性內容 ,亦即貼近生活、能讓讀者輕鬆及快速理解的資訊,像是看綜藝、娛樂新聞、查詢美食、旅遊景點等等,因此很容易變成長時間的使用者。若青少年每天花了大部分的課餘時間在螢幕前,就會更加需要家長的重視和協助。

    美國心理學者Jean Tweng在專書又再提及一個新的世代名稱,文中提及「I世代」,英文字母“ I ”表多重含意:網路(Internet)、個人(Individual)、蘋果系列“ I ”開頭的產品(iPhone, iPod, iPad)及受電腦科技影響的世代(Information Generation),專指1995年到2012年出生的這群人,他們的生長背景時值網路和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擁有智慧型手機和穿戴式裝置是再平凡不過的事,根據美國研究指出:I世代每天坐在螢幕前的時間平均為9個小時,幾乎可以說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無網路的世界。而在這數十年的差距內,科技的進步和人們使用網路的習慣,讓他們與XY世代的家長產生差距,I世代的族群與社群媒體有高黏著度,從小就被提供使用平板電腦或是智慧型手機,舉凡社交、娛樂、購物、學習等生活經驗,都與網路息息相關。透過網路上的交流,I世代使用網路的技能可能遠超過先前的世代。在這樣的前提下,針對網路使用的問題,XY世代的家長該如何教導這些孩子正確的使用,避免形成網路成癮?

    首先,應該先理解世代間生長背景的差異,認知到在電子裝置普及的現代,完全禁止孩子使用相關產品是天方夜譚,以強制壓迫的手段實施管教,亦會造成家庭衝突,破壞親子間的關係,因此應基於不同的成長背景而給予適當的管教方式。1071226日本中心與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共同主辦「親職功能與網路成癮防治論壇」,台大電競社前社長戴羽晨代表子代,呼籲家長應先了解孩子再進行溝通,以傾聽的方式理解孩子的使用需求,包括所需的時間和進行的內容,以此幫助孩子訂定使用網路的原則,例如:每天的使用時間,使用前需完成的事項,以及可以增加使用時間的例外;共同規劃日程活動及安排時間運用,可以有效避免孩子犧牲睡眠、寫作業、家庭活動及運動等時間。根據孩子的個性培養其成熟度、自我控制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另外,國外學者建議家長可鼓勵孩子利用使用網路時間吸收硬性資訊,如:社會時事、國際議題、有興趣的知識資訊等,或者是與人交流,如:與朋友規劃活動等。運用親子協議方式,共同決定原則及例外情形。讓孩子藉著親子的共識,漸漸養成一種正確使用網路的習慣,因而可避免陷入網路成癮。


    若孩子已經有網路成癮的跡象,在溝通上的「著手點」必須格外注意,應該從了解孩子成癮的原因著手,例如:孩子每天都在玩手遊不寫功課,可以先從遊戲的類型開始了解,孩子是玩社交型還是成就型的遊戲?深陷網路是因為網路世界的朋友帶給他歸屬感,抑或是遊戲晉級帶給他成就感。了解原因後,家長要確認與孩子是否有良好的關係,親子關係是親子間有效溝通的基石,權威型的親子關係可能會帶來反效果。在溝通時給予孩子正向的支持性回饋,避免負面及否定的反應,才可能協助其獨立思考並做正確選擇。另外,臧汝芬醫師也呼籲家長要以身作則,否則無法與孩子建立良性的溝通。除了網路對孩子的吸引之外,有些孩子本身的特性就是刺激性的需求較強,也就是需要偏向冒險、挑戰性的休閒活動,這時父母可以參考本論壇中,王智弘老師建議的三個原則:風險降低、刺激提高、連結現實,如增加帶孩子從事攀岩或球類運動等,提供多樣的活動供孩子選擇,並且陪伴孩子一起去做,增加孩子參與活動的動機,促進親子關係。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是預防網路成癮最有效的方式,但培養的過程需要家長的以身作則和全心投入,藉由約定使用原則、休閒活動的替代,以及良好的親子關係與溝通方式,才能逐步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遠離網癮,妥善運用時間及規劃未來的人生。


參考文獻

Jean Twenge (2018).New Findings Add Twist to Screen Time Limit Debate. 

https://ifstudies.org/blog/new-findings-add-twist-to-screen-time-limit-debate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2018)。Z世代青少年之網路使用情形調查。http://www.crctaiwan.nctu.edu.tw/ResultsShow_detail.asp?RS_ID=86


聯絡作者:ntucfrc@ntu.edu.tw

學術成果

時事評論
  • 【雙城論壇】薛承泰/勿忘市民利益擺第一 MORE
  • 薛承泰/500億該怎麼花? MORE
國際新知
  • 谷歌強化Chromebooks家長控制功能 MORE
  • 研究:剖腹產會影響嬰兒免疫系統 MORE
  • 加拿大流感流行 住院兒童大增 MORE
  • 聯合國報告:大部分人口販運仍罰不到 MORE
  •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各種能力 MORE
  • 生育率降傲人社福恐難延續 挪威總理籲增產報國 MORE
  • 遭美拆散非法移民兒童 人數遠高於當局所承認 MORE
  • 世衛組織:兒虐一生創傷 籲落實懲罰暴力法律 MORE

新聞集錦

  • 受虐兒比例攀升 警鼓勵電話通報 MORE
  • 9校學生熱舞串連快閃 提醒大家適時放下手機 MORE
  • 兒少權益與媒體識讀調查 網路媒體最需自律 MORE
  • 台中花博 108年起市民與全球兒童免費逛 MORE
  • 反毒微電影競賽徵件開跑 獎金最高20萬 MORE
  • 少子化衝擊技職教育 3大問題待解決 MORE
  • 情緒界限:我怎麼知道我沒有在勒索孩子的情緒? MORE
  • 孩子說話沒大沒小都是學來的!大人何不「換個方式」說 MORE
  • 「管不動」會讓父母想要「管更用力」 心理師:先和孩子拉近距離 MORE
  • 準公共化幼兒園8月納6都 教部將溝通考慮微調 MORE
  • 大人面對孩子一致 才不會掉入「挑撥離間」溝通陷阱 MORE
  • 彰縣預算不足 國中小校園保全恐取消 MORE
  • 集集開辦老幼社區據點 培養親子關係 MORE
  • 去年新生兒比死亡人數少3000 雲林縣長:盤點資源催生 MORE
  • 非營利幼兒園要培養「帶著走」能力 園方歡迎報名 MORE
  • 托嬰中心虐兒 侯友宜:絕不姑息暴力 MORE
  • 托嬰中心虐兒 衛福部怒:不適任保母將列管 MORE
  • 研究發現長期霸凌會導致青少年大腦結構變化 增加焦慮症風險 MORE
  • 為肉圓沒加辣打妻兒 家暴風險關鍵是酒精 MORE
  • 兒少施虐者 台北張老師:年齡有下降趨勢 MORE
  • 虐兒頻傳 衛福部:托嬰評鑑 確有業者偽造 MORE
  • 不耐幼兒哭鬧 研究:小爸媽較易釀兒虐憾事 MORE
  • 家暴兒虐案 學者籲民眾適度鍵盤發洩勿私刑 MORE
  • 受虐事件頻傳 家庭循環複製成主因之一 MORE
  • 補強兒虐防護網 衛福部推脆弱家庭育兒指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