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兒少中心 NTU CFRC
 
電子報
2023.04 第109期 

專題報導

2023年春季論壇會後報導:OECD家庭與兒少權益指標— 臺灣親職假的跨國比較

陳星宜研究員撰寫/郭貞蘭組長審閱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於3月30日舉辦《OECD家庭資料庫:臺灣家庭與兒少權益指標的比較2022年版》報告書發表記者會。此報告書將臺灣兒少和家庭相關數據,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先進國家數據進行比較,方便各界人士了解臺灣兒少和家庭當前發展的情況,以及臺灣兒少權益在國際上的表現。本次記者會由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少子化與家庭政策組」組長,同時也是臺大社會系的郭貞蘭副教授擔任主持人,並報告臺灣與OECD國家比較後,發現臺灣家庭與兒少權益出現了六大警訊:分別是(1)低總生育率、(2)低出生體重率、(3)高青少年自殺死亡率、(4)低政府家庭福利支出占比、(5)低各級教育支出占比,以及(6)未臻完善的親職假制度。點出臺灣兒少權益比起其他先進國家仍有許多值得改善的空間。

    其中,「臺灣親職假制度」是本次記者會的主軸,親職假是政府支持家庭照顧兒童的重要政策之一,提供就業家庭照顧幼兒的休假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如:產假、陪產假、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然而,進行臺灣親職假制度的跨國比較後,發現我國提供的產假、陪產假、育嬰假等假別之有薪週數,不僅均低於OECD國家平均值,甚至在國際上的排名均敬陪末座。舉例來說,臺灣的有薪產假為8週,OECD國家平均為18.6週,臺灣排名倒數第二,僅高於葡萄牙(6週)。針對上述所提及未臻完善的臺灣親職假制度,會中亦邀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陳芬苓教授,和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蔡培元副教授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此議題伴隨而來的影響,並延伸討論相關的政策建議。

    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陳芬苓教授透過比較分析臺、日、韓女性勞動參與率,指出臺灣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呈現「單峰」,相對於日、韓兩國均呈現「M型」而言,臺灣女性因生育子女而暫停工作後,若想再重回職場工作,將變得更加困難,意即產生所謂的「折損效應」,尤其女性更深受其負面影響,嚴重的話更可能造成女性職涯就此中斷。而針對男性鮮少申請育嬰假的問題,陳芬苓教授則指出可能原因是臺灣男性多半會考量育嬰津貼是否足夠負擔休假時的生活支出,以及親職假的隱性成本(如:是否影響職位升遷),另外,也要面對公司內部「汙名化」等問題,故會使很多男性打消申請育嬰假的念頭。總而言之,若想消弭臺灣兩性申請親職假所遇到的現實問題,陳芬苓教授建議臺灣政府、企業應考慮建立親職假期間的「復甦計畫」、勿將親職假零散化,並更重視員工的家庭生活,整合出完整的配套措施,才有利於臺灣雙薪家庭的父母共同分擔教養下一代子女的責任。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蔡培元副教授則點出臺灣親職假確實有週數較短且制度僵化的問題存在,導致政策與實務應用間有所落差,並提到「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2000年的母性保護公約即明文規定,女性勞工在分娩後至少有14週的產假,而臺灣目前仍只有8週的有薪產假,再者,雖然育嬰津貼從投保薪資的6成調整為8成,但申請的制度卻不夠彈性(需提前10天申請,育嬰假申請單位為30天,申請次數2次為限),此外,家庭照顧假全年以7日為限,且併入事假計算,蔡培元副教授認為此項規定並未考慮到每個家中孩子數量的多寡,如果有2-3個小孩的家庭,孩子輪流生病的話,父母的家庭照顧假將不足使用。綜上,蔡培元副教授針對臺灣親職假制度,建議可參考瑞典的相關制度與措施,瑞典親職假制度的制定理念是提倡親職假與工作不應為互斥關係,故瑞典的有薪假和無薪假可同時使用,讓父母能更彈性運用親職假,並同時兼顧工作,亦可以減少女性受到折損效應的影響,此外,若男性申請育嬰假,瑞典政府還有提供減稅措施,以鼓勵更多男性申請育嬰假。


    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特別選在兒童節前,透過舉辦OECD報告書發表記者會,希望藉此呼籲國家提升對兒少權益的重視,同時給在職父母更多的休假彈性,讓親職假發揮更完善的功能,成為有力的育兒神器。

【聯絡我們】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
電話:02-33661255
電子信箱: ntucfrc@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