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孩子的第一支手機--家長指引(上)
到底,該不該給孩子手機?
想像有一陣子孩子放學回到家,嘴裡總是嚷嚷著「爸、媽,我要買手機」時,身為父母的你將會與孩子出現什麼樣的對話呢?
父母:「你現在年紀還太小。」
孩子:「可是上次你明明說我已經長大了,法律又沒有規定幾歲才能買手機。」
父母:「你還不知道怎麼用手機,會弄壞。」
孩子:「我比你厲害好嗎,你的臉書和IG都是我幫你設定的耶。」
父母:「你還不成熟,太早用手機對身心狀態不好。」
孩子:「你自己上次還不是在捷運站,邊走路、邊看手機結果還撞到別人?」
父母:「很多孩子有了手機,跟家人的互動就變少了,我不希望你這樣。」
孩子:「你也是邊吃飯邊看臉書,不是嗎?你現在也一邊跟我說話、一邊回line啊。」
父母:「不要頂嘴!總之,你不可以有手機!」
孩子:「我不管!我就、是、要、手、機!」
圖片來源:Pexels
不難想像,這一段對話將會引發親子之間的衝突。
孩子想買,是因為他在那小小的框框裡發現許多吸引人的訊息,或者手機是連結同儕之間重要的話題;父母不買,很可能是因為對於孩子能否妥善使用手機感到焦慮,畢竟現在滑開手機(又是手機),隨處可見青少年手機成癮、偷錢買遊戲點數、交友誘騙等等……。
在給與不給之間,有幾個重要的訊息需要思考。
Tip1 手機本身沒問題,如何使用手機才是問題
我常見到父母親提到「手機」兩個字就皺起眉頭,彷彿這是一種會撕裂家庭、離間感情的邪惡產物。但弔詭的是,當他們表達擔心手機帶來的副作用時,他們的手上也一邊滑著手機。
事實上,手機只是一種時代的產物,藉由這一個輕薄的小方框,可以取得許多訊息、處理公事、保持連結。使用得當就是一種工具,使用不當,就可能成為傷害視力、破壞生活作息與人際關係的利刃。
Tip2 是需要,還是想要?
需要與想要僅一字之差,本質上卻是天壤之別。
如果孩子認為手機是需要,那我們可以陪伴孩子探索這個需要立基於什麼?如果是課業所需蒐集資料,那麼家裡的電腦是否更勝任?如果想與同學找到共同的話題,那是否能幫孩子在手機之外探索與同學的其他話題?如果孩子表示有些遊戲只有手機有、電腦沒有呢?很抱歉,玩遊戲是想要,而不是生活的必需。
其實探索到後來,手機對於孩子的想要往往是大於需要的。
如果是「想要」,那就是一種欲望,與「想要買積木」「想要出去玩」「想要吃牛排」等眾多慾望沒有差別。既然是慾望,就要幫助孩子學會「限制」與「等待」,不是每一個慾望都可以被滿足,也不是每一個慾望都能立即獲得滿足。
Tip3 孩子沒有要,父母無需給
即使孩子偶而會借家人的手機使用、也經常與你提及手機的話題,但只要孩子沒有開口、生活中也沒有非得手機才能完成的任務(例如聯絡接送、確保安全等等),父母就不需要主動提及買手機的話題。畢竟手機就是一種工具,孩子沒有要求手機,可能是沒有想要,也或許他根本不覺得有需要。
有時候,反而是我們「主觀認為」手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隨身配備,「主觀認為」必須幫孩子添購這項物品。孩子沒有提,父母也無須躁動。等待孩子開口的那一刻,我們再與他討論即可。
下個月我們將會接續討論如何給孩子第一支手機,如何與孩子共同訂定與遵守約定,以及需要注意的小提醒!
請訂閱臺大兒家中心電子報才不會漏掉任何一則訊息喔!
撰文/胡展誥(本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聯絡作者:ntucfrc@ntu.edu.tw
新聞集錦
- 逾 3 成霸凌發生在 Facebook!NGO 建立防堵霸凌 SOP,一年降低 4 千起申訴案 MORE
- 整天打遊戲、玩手機,堆疊出與家人的隔閡,孩子過度沉溺網路怎麼辦? MORE
- 家扶公布2019年度十大兒保事件 托嬰施虐首入榜 MORE
- 你我身邊可能也有金智英 台女扛家務仍是主流 MORE
- 新興菸品害兒少 菸害防制法修法109年重來 MORE
- 空汙致母嬰死亡率23年新高? 環署:不能純粹推論因果 MORE
- 台灣高齡產婦突破3成 早產死產風險增 MORE
- 高齡產婦突破三成 婦團批國健署過度責怪女性 MORE
- 美心理學研究:「一代不如一代」是偏見,現在的孩子其實沒有比較差 MORE
- 竹縣20到40歲占四成 三明治世代重育兒、福利政策 MORE
- 小劉醫師:全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請放下手機 MORE
- 吃毒品無罪假訊息 法務部:勿任意轉傳以免觸法 MORE
- 109年基本工資調漲 293萬人健保費漲10元 MORE
- 毒駕零容忍 蔡清祥:願重新檢討毒駕罰則 MORE
- 低頭使用手機1秒等於盲駕11公尺 新北警加強取締 MORE
- 新北推「新住民關懷計畫」 最高醫療補助5萬元 MORE
- 麥當勞叔叔台大新竹分院報佳音 捐高階新生兒保溫箱 MORE
- 孩子有夠「歡」?2到4歲是挑戰父母的年紀,也是單純愛爸媽的年紀 MORE
- 109年社福新制 托育補助不空窗國民年金保障漲 MORE
- 新北擴大抽查嬰幼用品標示 衣、鞋不合格最多 MORE
- 法務部:戒除毒癮處遇沒包括寫悔過書 MORE
- 吸毒人口下降 「咖啡包」出現古柯鹼成分 MORE
- 2至6歲幼兒入園率 教育部:未來4年達72% MORE
- 鼓勵生育 「北市嬰幼兒托育地圖」上線 MORE
- 更名助您好孕 北市府:生養不單是女性責任 MORE
- 孩子寒假狂上網該怎麼辦?專家給這些建議 MORE
- 寒假怕孩子沉迷3C 父母要以身作則 MORE
- 自行車載童3月合法 座椅限重又限歲 MORE
- 網友熱搜10大育兒關鍵字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