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兒少中心 NTU CFRC
 
電子報
2020.06 第75期 

專題報導

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的家庭暴力

      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開始發生流行,2020年1月23日起武漢封城,之後陸續有許多國家與城市,分別進行了入境管制、人員隔離、聚會管制、封城……等種種規定,為了控制疫情,必須有社交距離的管控(social distancing)、居家命令(stay at home order)及遠距上班……等措施,使許多人不能出門去上班,不能去室內活動場所,不能參與社交活動,甚至也被限制去戶外活動。

       為防止社區感染,不論是否有症狀甚至不論是否有接觸或旅遊史,許多人害怕受感染或依法規在家中隔離,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經濟情況,許多公司經營困難,許多工廠停工,使許多人失業或放無薪假,影響了社會氛圍,也嚴重影響了個人的情緒,使大家極度不安,除了擔心自己的與親友的健康之外,也有經濟壓力,可能充滿怨懟。在家隔離期間,與親密伴侶、與父母及與子女的關係,可能受到影響,依許多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中國)的統計,這段時期的家庭暴力(包括親密伴侶暴力、兒少不當對待及老人虐待)通報數目明顯增加[1-5]。

       歐盟在5月底的統計發現對婦女的親密伴侶暴力通報數增加60%[6],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在3月底的家庭暴力通報案量增加了50%,其中大部分是對婦女的暴力行為,且以親密伴侶暴力為主[7],實務上,很多家庭在發生親密伴侶暴力的同時,也發生兒童及青少年虐待[8-10],但是又因為居家令的影響,政府及非政府組織的負責協助家庭暴力受暴者的人員,包括警察及社工人員,甚至司法官,已人力不足或減少工時,且相關協助人員可能被派任其他工作,又因為經濟資源減少、庇護場所缺乏…等原因,使受暴者可能無法得到及時或足夠的幫助,導致受暴的情況無法改善,甚至更加嚴重。

      新冠肺炎流行導致的健康、經濟及社會危機問題,都可能增加家庭暴力。新冠肺炎增加了家務工作量,包括維護家庭衛生、照顧孩子與長輩、及照顧生病或需隔離的家人,使許多婦女必須延長在家的時間。在親密伴侶暴力方面,因為社區關係被限制,婦女們減少了社交活動(如:不能上教堂、減少與親友聯絡),也減少了向家庭暴力防治單位求助的機會。禁止出門或旅行、限制經濟活動及廣泛的公共場所安全管制,使施暴者也必須留在家中,增加他們在家中的權力與控制的意圖。施暴者因擔心自己生病、收入減少、減少社交、擔心未來,增加酗酒及藥物濫用等情況,如有精神疾病也可能易發作,或因不敢去就醫而缺乏藥物治療,也增加壓力及暴力行為,無論親密伴侶中誰為施暴者或互為施暴者,被施暴者與施暴者必須一天24小時相處,且求助困難,使身體暴力、精神暴力及性暴力都增加。

      在老人虐待方面,許多老人無法出門活動,安養機構可能關閉,老人日間照護機構也暫停工作,使老人在家中時間延長,且需受家人照顧,增加老人與照顧者的壓力與衝突的可能。另外,也可能因照顧者自己有症狀或接觸史而需被隔離,老人可能無法得到足夠的照護而被疏忽。

      在兒童少年不當對待(小於18歲者)方面,許多學校停課或改用遠距教學,許多托嬰中心或幼兒園暫時關閉不接受托兒,兒童及青少年在家中時間延長且社交活動減少,使兒少的情緒壓力上升,較易生氣、反抗,較不聽從父母的話及有好鬥的行為,孩子與父母的壓力都增加,且相處時間也增加,導致衝突也增加,使對兒少的身體及精神虐待案量增加。另外,如父或母因健康問題或接觸史而必須隔離,孩子可能缺乏照顧及被忽略,也是兒童虐待的一種型態。

      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建議各國家地區政府的措施如下[11]:

1. 家庭暴力防治及協助的電話服務不能減少,可使受害者有協商及求助的對象。

2. 執法單位要有絕不縱容家庭暴力的態度,仍然依法執行保護受暴者的規定。

3. 仍然提供家庭暴力受害者社會及心理支持,如果無法提供面對面的服務,要增加遠距的相關服務,可應用電腦、智慧型手機互動或電話功能。

      台灣在這波疫情的控制以及醫療的協助都獲得了良好的成績,我們雖不至於像其他國家嚴格限制民眾移動或出入的自由,但因疫情衍生的心理健康議題、社會安全網及社會福利服務輸送中斷的影響,仍需要大家持續共同努力和發聲。


撰文:華筱玲/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兒少保護與家暴防治組組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聯絡作者:hwahl013@ntu.edu.tw


參考文獻

1. End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Protecting children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resources to reduce violence and abuse. https://www.end-violence.org/protecting-children-during-covid-19-outbreak (accessed on 08/June/2020).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dvice for the public: healthy parenting.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advice-for-public/healthy-parenting (accessed on 08/June/2020).

3. Cluver L, Lachman JM, Sherr L, Wessels I, Krug E, Rakotomalala S, et al. Parenting in a time of COVID-19. Lancet 2020; 395:e64.

4. BBC News. Coronavirus: ‘Domestic abuse pandemic likely due to shutdown’. https://www.bbc.com/news/uk-wales-52076789 (accessed on 01/June/2020).

5. Selvaratnam T. Where can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turn during Covid-19?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23/opinion/covid-domestic-violence.html (accessed on 01/June/2020).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arns of surge of domestic violence as COVID-19 cases decrease in Europe. https://unric.org/en/who-warns-of-surge-of-domestic-violence-as-covid-19-cases-decrease-in-europe/ (accessed on 01/June/2020).

7. Marques ES, Moraes CL, Hasselmann MH, Deslandes SF, Reichenheim ME. Violence Against Wome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Overview,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Mitigating Measures [Article in English, Portuguese] Cad Saude Publica 2020; 36:e00074420.

8. Chan KL. Children exposed to child maltreatment a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 study of co-occurrence among Hong Kong Chinese families. Child Abuse Negl 2011; 35:532-42.

9. Hamby S, Finkelhor D, Turner H, Ormrod R. The overlap of witnessing partner violence with child maltreatment and other victimizations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youth. Child Abuse Negl 2010; 34:734-41.

10. Ko Ling C. Co-occurrence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d child abuse in Hong Kong Chinese families. J Interpers Violence 2011; 26:1322-42.

11. United Nations Entity for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 (UN Women). COVID-19 and Ending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 https://www.unwomen.org/en/digital-library/publications/2020/04/issue-brief-covid-19-and-ending-violence-against-women-and-girls (accessed on 01/June/2020).

學術成果

時事評論
  • 薛承泰/勞保的續命仙丹 MORE
  • 薛承泰/25萬畢業生步入社會 政府「超前佈署」了嗎? MORE
國際新知
  • 日小兒科學會:2歲以下戴口罩恐增窒息風險 MORE
  • 世界難民日 500萬名兒童待救援 MORE
  • 聯合國:全球7950萬人流離失所 10年來翻近倍 MORE
  • 研究:網路兒童性剝削圖像來源 菲律賓居全球之首 MORE
  • 母體受孕前若男方有飲酒習慣 對胎兒發展也有不良影響 MORE

新聞集錦

  • 網路社群時代,如何教孩子「登出」負面情緒 MORE
  • 孩子有拒絕的權力嗎?請禁止以愛為名的「觸碰」 MORE
  • 「你愛的是孩子,還是面子?」心理師:親情不是有條件的愛,別當孩子一腳跨在窗台上才後悔 MORE
  • 防治熟人性侵 勵馨出版兒童保護新觀點手冊 MORE
  • 孩子加入自殺社團?如何察覺孩子的求救訊號 MORE
  • 兒少性剝削罰則輕 民團籲加重刑期 MORE
  • 兒少受虐人數創五年新高 逾三成民眾認為體罰非虐待 MORE
  • 疫情影響放無薪假 宅爸二手菸誘發過敏兒氣喘 MORE
  • 社區教保資源中心 6月底前開放私幼申辦 MORE
  • 六招幫助孩子,應對網路霸凌 MORE
  • 菸害防制法草案出爐:抽菸年齡改至20歲、電子菸全面禁止 MORE
  • 菸害防制法漏洞多 董氏憂助長加熱菸合法化 MORE
  • 青少年吸菸率10年首升 電子煙增6成 MORE
  • 新生兒篩檢 把握出生48小時 MORE
  • 校園性侵案未曾消失 人本呼籲成立國家級兒童性侵調查機構 MORE
  • 混亂的年代:如何與各年齡孩子談暴力、霸凌、歧視、對立與社會動亂? MORE
  • 新版兒健手冊今上路 新增粉紅卡、警訊題、視力表 MORE
  • 癌症蟬聯死因榜首 青少年自殺率連年攀 MORE
  • 兒童死亡率逐年下降 兒童猝死排名卻提升 MORE
  • 教部擬修校園霸凌防制準則 納入網路霸凌 MORE
  • 12歲以下兒童觸法 19日起不移送少年法庭 MORE
  • 不是不看就沒事!如何教孩子面對愈來愈多的暴力新聞? MORE
  • 同婚未準用「姻親」 遇家暴無法聲請保護令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