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兒童權益與家庭服務創新」國際研討會會後報導

2013-12-30

 

「兒童權益與家庭服務創新」會後報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於11月20日國際童權日舉辦「兒童權益與家庭服務創新」國際研討會。會中邀請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教授擔任開幕式主持人,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邱文達部長擔任開幕式致詞貴賓。

        專題演講中,本中心特別邀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委員會」前主席,亦即童權公約起草人Jaap E. Doek教授發表專題演講,演講重點著眼於兒童權益,以及保護兒童免於暴力侵害的方法,經過他的親自解說,讓聽眾更清楚兒童權力公約的本質與意義。演講內容特別提到聯合國正大力倡導零體罰的政策,以保障兒童的尊嚴並保護其身心發展的完整性。另外,Doek教授也提到兒童證人(或受害者)的司法訪談,需要訓練專業人員來做訪談,並且避免兒童證人反覆被詢問,這與本中心正大力推展的兒童證人司法詢訊問程序之理念不謀而合。 

        另一場專題演講是由本中心薛承泰主任主講的「變遷中的台灣,兒”少”、家”多”」,薛主任指出台灣人口增加速度已接近零成長,家戶數量近十年仍每年成長八、九萬戶。這個現象,除了凸顯出愈來愈多的1人與兩人戶(其中老人戶與單親戶增加明顯),改變了家庭型態,同時也影響到家庭成員的互動方式以及兒少成長的環境,另外,現代科技也深入了人們的生活與連結方式;這些都挑戰了以家戶為單位的我國社會福利體制。薛主任指出我國人口與家庭變遷的特色,因此,如何參考西方經驗,轉化成適合我國的兒少家庭政策與措施,是當務之急,也期望透過瞭解本土發展趨勢,才能在觀念與作法有所創新。

        專題報告的主題是「台灣兒童權益」,由三位本中心的特聘研究員主講:吳君黎老師在與OECD指標比較研究後指出:臺灣早期健康水準仍有改進空間,尤其是醫療和非醫療可預防的健康狀況;物質經濟、預防保健和教育等各類相關資源的公平分配乃為首要,且須優先關照社會弱勢族群;以及應講求早期健康相關之醫療品質的提升及可取得性。另外就親職假的部份,蔡培元老師指出:與OECD國家相較,台灣產假期間遠低於國際標準、陪產假偏短、育嬰假假期偏長,但給付涵蓋比率不足;顯示台灣在這方面仍需要努力。另外,王舒芸老師、陳芬苓老師針對台灣就業婦女面對事業育兒取捨,做了比較與分析,發現女性在職場上收入仍比男性為低,且由於公共資源不足,有育齡階段的子女的母親就業率低,單親家庭的母親就業率高,顯示單親家庭必須投入勞動市場才能賺取生活所得。從這幾個面向來看,都顯示台灣在政策制度、兒童福利服務、弱勢家庭輔助上仍落後OECD國家,需要未來更多學者、專家、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努力。

        下午的論文研討場次分為四個,分別是:創新家庭服務模式、兒童司法權益保障、安置照顧服務、兒童青少年服務工作。從各種不同的面相去探討兒童、青少年的權益該如何維護,以及在家庭中的兒童,如何從創新的服務模式來輔助家庭,使其更有能力去照顧及培養下一代。

        第二天工作坊分為:地理資訊系統在兒少及家庭社會工作的運用、家事調解、兒童證人詢問工作。此三場分別從電腦實際操作演練、角色扮演演練調解過程、訪談詢問技巧訓練;參與者皆能透過各種方式的演練,除了增進自己的專業,也能在面對實務問題時,能夠有所運用,有參與者甚至希望能開設進階課程。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與工作坊已經圓滿落幕,本次由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主辦的「兒童權益與家庭服務創新」研討會暨工作坊,透過來自各界人士(學術界、實務工作者、司法界、香港、新加坡、大陸專業學者和食物工作者)參與,發現兒童權益在政策、法律、實務、學術研究等各方面都有待深化與加強,也發現來自不同地區的社工人員透過家庭服務創新來扶助家庭與兒童,使其健全發展。在現今台灣變遷的社會中,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開始老化等問題愈趨嚴重,如何透過家庭服務創新、政策制定來保障兒童權益,是刻不容緩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