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薛承泰/提升年輕人就業力 不能再等

2019-10-16 09:32:17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組長
2019.10.8 刊登於經濟日報


這些年來大家都在談人口老化,確實,我國已於去年踏入「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老人突破總人口的14%。根據國發會的推計,台灣在2025至2026年間會進入「超高齡社會」(老人占20%)。這個「老化」速度是世界少有的快,可是大家忽略一件事,那就是15-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的占比,至目前仍達72%。這個數字是非常棒的,全世界目前很少有國家如此,就拿越南、泰國、印尼等這些勞動力輸出國來說,也沒有台灣這麼高。換言之,工作年齡人口占比高,代表扶養比是偏低的,有利於經濟發展才對

台灣目前尚有良好的人口結構,不過趨勢朝向老化。「老化」不僅是指65歲以上人口的數量與占比上揚,也顯現在工作年齡人口當中。主計總處107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統計,受僱員工45歲以上者占了32.9%,比重持續擴大中,且全體平均年齡增至40.1歲,續創新高;和六年前比較,分別增加3.3個百分點與1.1歲。

台灣45歲以上中高齡工作者比重愈來愈高,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就業較集中在「農漁牧業」與「工業」(如製造與營建),而這兩大產業一直在萎縮,即便是比重上升的「服務業」,中高齡就業傾向在「批發零售」與「運輸倉儲」,這也是逐年下降的行業。如此一來,中高齡就業機會和其人口發展逆向而行,這是個警訊!

和其他工業國家比較,我國整體人口勞參率略為偏低,原因有二:首先,台灣有極高的高教就學率,使得25歲以下年輕人的勞參率偏低;另外,就是50歲以後退出勞動力市場較為普遍,尤其是女性,一部分成為家庭的照顧者。

如果光看40至50歲人口,勞參率仍有74%以上,並不算低。即便50歲以後,逐步退出勞動力市場,整體中高齡在就業市場占比仍是呈現上升趨勢,主要原因為「少子化」。因此,25歲以下人口不僅人數不斷減少且勞參率更是低;儘管到了26至35歲勞參率衝高,也因為母數的減少占比並未增加。這就使得整體工作人口趨於高齡化,此趨勢還會延續下去。

我們常會看到,一些重大建設或營建工程,除了外勞外,大概就是中高齡的國人;此外,還有一些辛苦,危險,易髒的工作,多數也是中高齡穿梭其間。這批人大致還保有傳統吃苦耐勞的特性,由於年紀偏高學歷偏低而轉業不易,一旦工作沒了,即可能離開勞動力市場,接著就由外勞來替代他們。

東南亞國家工作人口占比沒有台灣高,卻將其勞動力輸出到台灣,這不是很矛盾嗎?這是不是因為台灣勞動力價值觀的扭曲,尤其當高教機會擴增,年輕人紛紛進入大學,這原本不是壞事,可是,我們總須了解,高教機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如果不能提升年輕人的競爭力,或不知為何要念大學?那麼這個手段只是濫情討好。

台灣25-40歲人口具有大學學歷的占比達69%,可能是世界數一數二,可是這批年輕人的就業力並沒有提升,甚至20至29歲的失業率還遠高過整體的平均,我們內心會有喜悅嗎?面對國際的競爭,台灣卻在高教擴張時,沒注意到訓、用、學的連結;尤其是整體產業的發展,不能再拾人牙慧,而應站在台灣的人口與文化特性上發展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這個議題,國家不能等,更不能只是口惠!


文章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091966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高齡化 #扶養比 #少子化 #移工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