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2017-07-20 13:01:31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組長

2017.7.20刊登於聯合報


在工業國家中,日本老化程度最高,目前老人數量達三千四百萬人,比台灣總人口還多一千萬!最近一年死亡高達一百卅一萬人,出生卻跌破一百萬人,未來每年負成長將超過卅萬人。因此,安倍經濟學目的之一,是希望能在二○五○年之前維持一億以上人口,只要人口不過度失衡,經濟才有可能重振。

於是,安倍內閣以巨額預算推出許多刺激方案、增加投資、提升婦女就業,以及友善職場等政策,可是經過四年仍擋不住少子高齡化的雙重浪潮,老人生活仍逐步惡化,年輕人更怯於走入婚姻,也導致安倍聲望的重挫!

日本經驗可為殷鑑,尤其是台灣生育率比日本還低,人口失衡狀況會比日本來的更急!兩個月前,筆者即根據近年婚姻狀況,判斷今年出生嬰兒數將不會有廿萬,因台灣九十六%新生嬰兒是婚內生育,一旦結婚數下降,離婚數上升,答案就很清楚了。果然,近日婦產科醫學會統計今年前五個月新生兒,平均每月只有一萬五千餘人,換言之,今年十九萬嬰兒都未必保得住!

歐盟國家更早即經歷少子化,至今總生育率能維持在一.六人以上,是因為「適時」推出政策,只要降至一.六人即卯足全力提振生育;若掉到一.三人的超低生育率門檻,對他們而言,形同國家步入倒閉,再多的鼓勵生育措施,效果有限。可是台灣在二○○三年總生育率就掉到一.二三人,如果扣除新住民所生三萬多嬰兒,出生數其實已經少於廿萬人了。

可惜那時政府沒有意識到危機,並無因應作為,例如,當時雖訂了育嬰假卻不敢給薪資,形同掛在牆上的牛排;且台灣已被聯合國列為生育最低,但二○○八年三月行政院核定的人口政策白皮書,居然沒有把「鼓勵生育」當成主軸!是誰做的決策呢?當時若能及時鼓勵生育,今日的年金與高教問題也就不會如此棘手,不是嗎?

二○○九年處於金融大海嘯,該年結婚量比前一年少了三萬八千對,加上虎年關係,二○一○年生育量破底,終於政府大力鼓勵結婚並推出相關鼓勵生育措施,還喊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連著幾年回補了不少婚育量,到了二○一六年還有廿.八萬生育,高出國發會推計的數量。簡言之,掌握時機,政策效果才出得來!

最近政府將前瞻計畫轉了個小彎,納入少子化議題並編了廿億元。筆者認為,行政院所擬措施,包括增加公共化幼兒園與托育社區化,雖是衛福部近年推動項目,增加力道是可以的,但必須留意偏遠地區的特性。另外,托育價格與品質的問題政府更不能忽略,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擠破頭也想抽公托。

此外,政府也應了解,未來主要的生育人口群是一九八二年以後出生,人數比之前少,即使維持去年的生育率,生育量也會減少些。因此,政府應考慮,如何讓年輕人願意在適齡結婚,協助其營造幸福婚姻以減少離婚,再加上這額外的廿億,至少讓明後年有廿萬嬰兒的機會,這才是為了國家未來著想,才具有前瞻意義。

台灣自一九五○年代開始生育率下降,原因和其他工業化國家類似,可是二○○○年後的陡降,較不尋常,並加速了人口老化。因此,前瞻計畫應符合「前瞻」,才能振興經濟提升薪資,讓年輕人看到未來,願意結婚生育;反之,會讓年輕人背負更多的債務,生育就不用說了!

出處:https://www.npf.org.tw/1/17193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人口老化 #人口失衡 #少子化 #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