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給未來總統的一封信】薛承泰:當台灣五分之一人口是老人

2015-12-18 12:08:09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組長

2015.12.18刊登於聯合報

敬愛的總統:

當您就任成為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時,所面對的兩千三百多萬人口和過去八年在數量上差異不大,但是想法、需求與願景已有了些改變,其中有不少可歸因於臺灣人口結構快速而持續的變化。

請您回想一下,競選期間您全國各地跑透透,您應該發覺到公園裡老人家散步運動多過於小孩嬉戲遊樂,街上各類寵物店多過於婦產科與小兒科,各級學校的學生數也似乎少了許多,...想想看當您卸任那一天,臺灣的公園、街上、學校會是何情景呢?

台灣高齡少子化的趨勢過去八年政府已注意到,馬總統甚至提出「少子化是國安議題」。簡單地說,我國生育率從1950年代全球最高至2003年後成為世界最低,從一位婦女平均生7位子女到只有1位。在高齡化方面,目前老人占總人口12.5%,比起歐洲國家平均18%與日本25%,還有一段距離,可是我們將在2030年超越歐洲,2060年追上日本,屆時超過四成國民65歲以上。

國人目前平均壽命80歲,超美趕歐,在這個世紀出生的小朋友,估計一半人可以活一個世紀,這是一張亮麗的成績單;活得久是人類一大成就,卻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儘管臺灣醫療科技進步,也有健保守護國人健康,高齡化增加醫療與照顧負擔,仍是不爭之事實。在您第一任期結束時,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那時老人會比現在多一百萬,而勞動力會比現在少70萬;面對此情勢,您有何辦法來提升台灣的競爭力呢?

形成少子女化原因相當多,經濟固然重要,生活與教養環境,婚姻與家庭的價值觀,教育與政策的走向等,也都會影響到年輕人的看法與作為。台灣是個民主社會,這個改變已經過相當時間,而2000年之後生育率陡降10年更是世界少有現象,2011年開始回升,至今仍可維持每年20萬以上嬰兒,已不容易;作為一個新總統,您認為每年該生多少,才能維持台灣人口合理結構呢?

大家都知道,鼓勵生育有助於減緩高齡化速度,可是國人結婚年齡一直在後延,生育時間也跟著被壓縮,另一方面離婚率近二十年來明顯爬升,至今已經有歐洲國家水準,這些都和少生育有關。您有何辦法,讓年輕人在適當時間結婚,而且能維持婚姻的幸福美滿,更重要地,創造少壓力多支持的環境,讓年輕夫妻生養其寶貝,並健康安全的成長?當然,您也可以思考多元成家,同樣也需要友善的條件與環境,並顧及社會的永續!

減緩高齡化另外一個方式就是移民,特別是鼓勵優質專業年輕人力移入台灣且安家落戶,不只是為了人口也是一個經濟考量。可是在大國崛起以及周邊國家的快速發展並紛紛加入地區經濟體時,您有何作法,有別於過去且能夠有效讓台灣優勢走出去,讓國際人才走進來?

事實上,我國新住民不論來自東南亞國家或大陸,累積約50萬人了,他們也在這塊土地上生下約40萬新臺灣之子,大一點的就要進入大學,在中小學則占有一至兩成的學生。才幾年的功夫不同族群相互融合頗為成功,臺灣多元文化已經成型,如何持續發揮其特色,並將此臺灣精神深化到華人世界,甚至全世界,您做得到嗎?

我開始提出人口警訊是二十多年前「廣設高中大學」盛行時,我並不反對年輕人有更多升學機會,問題是,不論升高中或大學,對象不就是15年與18年前出生的人口嗎? 當我們能預測升學人數時,擴充就不能盲目。可笑的是,2000年之後又持續擴張了5年,直到發現招生不足才停止,那不只是盲目而是「白目」,因為那段時間學齡人口數已開始下降。當年我指出時,還被稱之為「教改的絆腳石」!

高教擴張忽略人口因素所帶來的後遺症,近年來大家都警覺到了,可是為時已晚,在您任內大學倒閉壓力將更險峻!或許有人會指出,將這些閒置空間轉為社福、托育、安養或社會住宅等用途;但這已是後知後覺,需審慎評估避免再度盲目擴張,畢竟地點才是首要考量,地點好的學校仍較容易生存,地點差的,不論是學校或社福機構,不倒閉也很難。您對於「大學崩盤」趨勢有何對策呢?

最後,是關於最受到重視的長期照顧與年金改革兩議題。長照是因為人們活得久增加失能機會與照顧時間,隨著高齡化,估計未來十年有一半的家庭會有家人有長照需求,長照費用與照顧人力需求將會在家庭中明顯增加。政府面對此,即需審酌台灣人口與家庭變化趨勢,與時俱進並設法取得穩定財源。請問,在不排擠其他施政預算前提下,您有辦法開拓穩定的財源嗎?

年金改革困難度高,乃基於歷史因素所產生的行業間與行業內的不平,相當複雜! 然而,最不智的作為,即是解裂族群與相互汙名,這已經成為當前改革最大的阻力。

相較於工業國家,我國年金保險的費率偏低,政府的補貼也都偏高;換言之,年金保險被保險人都「賺很大」,活得久的人甚至是兩個「賺很大」!而誰在支付這些「賺很大」呢?答案是納稅人,而當納稅人口不斷減少而轉入「賺很大」行列,該怎麼辦?這就是政府當前面對的年金財務危機!您會勇敢面對此共業,還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呢?



文章出處: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56/article/3646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人口結構 #高齡化 #少子化 #生育政策 #新住民 #長照 #年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