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人才培育白皮書」的突破
2014-01-28 00:00:00
薛承泰
臺灣大學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育才要突破空話 中國時報 2013年12月15日 04:09
只要談到教育,不論是廣泛的教改還是特定的教育議題,常常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因為在台灣幾乎人人有受教育的經驗,或因為關心子女教育而產生許多的看法。弔詭的是,大家常把這些長期累積且刻骨銘心的記憶,濃縮到談論的時間點上,並且對未來的教育做出建議;因此,有人主張教育繼續鬆綁,有人追求卓越,有人強調弱勢機會,當然也有人認為教育資源不足才是關鍵,…等。二十年前如此,今天這些仍是議題!剛出爐的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以「轉型與突破」為主題,轉型是大家共同的體認,至於試圖突破什麼呢?
經過幾次的全國會議、大型研究計畫,以及各類的政策白皮書或教改諮議報告,每次也都能把問題條列的井然有序,但二十年來共同的缺點就是,說不清楚當前的改革重點與順序,原因就在於人們習於將自身過去經驗轉化成未來的願景,而失去時間軸的明確性。不要說是臺灣,許多歐美國家的教育改革也都面臨保守--開放,強調均等--追求卓越,始終在這之間擺盪。臺灣除了有前述爆漿式的意見表述,過去主事者又常以「先進」國家為師,沒有領悟到,這些國家只不過是「先做」而未必「進步」!畢竟我們的教育對象,環境氛圍,歷史文化,...都很不同。
誠然,臺灣資源稀少,人才需求與培育尤其重要;數十年來,臺灣也都如此向前,至今,在世界舞台上,仍具有不錯的競爭力。然近年來,全球化競爭趨於激烈,當我們看到鄰國不斷崛起,我們的危機感必然加深!因此,我們需要「突破」,突破國內困境,突破國際壓力;我想,這應該是教育部以「突破」作為主題的用意吧!
可是,近20年來國內已進行多次教育改革,為何困境猶在難以突破呢?究其原因不在於理念,而可能是忽略了兩個原則。首先,升學制度的變革若超乎學生的能力而需要家長更多時間的投入時,家庭因素一旦抬頭,這種改革即難成功,當然補習班也就不會減少,因為補習班是「家庭焦慮的共生體」,補習教育就是「不想輸的安慰劑」。其次,過於強調技術面而淡化了改革的理念,過去的建構式數學的實施方式就是一個例子,若當時讓實施已久「九九乘法表」同時進行,或許可減少學子們因改變學習所產生的挫折感。
類似困境至今一直存在國內,是亟待突破的地方!此外,教育部也別忽略了少子女化所產生另外一個現象,君不見,中小學已經出現相當比例的獨生子女,如何掌握這些學子的特性,發展出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教室經營,也絕不是參考國外可竟其功的!同樣地,在我們重視「地球暖化」而強調校園建築、溫室管理與環境教育時,同時讓學生從小瞭解消費行為與飲食模式的重要。讓他們知道,雖然已開發國家人口只佔全球約15%,但卻用了地球大部分的能源;讓他們瞭解,如何維持自己的健康與環境永續的關連性。至於挽救式微中的技職體系,如何在明年推動十二年國教時,重建其專業體制以及產業的連結,來吸引年輕人,並減少低動機的升學現象;尤其明年開始,高中職的入學數,將逐年呈顯著變化,教育部宜把握這關鍵的兩年。
筆者樂見,教育部適時推出人才培育白皮書,藍圖中訂定了「4 項目標」、「10 項原則」及「5 項策略」...,從教育部觀點,關照的層面頗為廣泛且層次分明;可是從國人的角度來看,還希望看到教育資源與分配的突破,提升與運用師資的突破,攬才與留住人才的突破,以及經濟發展與薪資水準的突破,...看來這些還需要行政院召集跨部會來一一突破!而白皮書中期許人才具備的「創新力」與「跨域力」等關鍵能力,也應由政府部門率先實踐!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改革 #人才佩玉 #升學制度 #少子化 #環境永續 #產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