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百寶箱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狀與兒童虐待

2012-10-23 00:00:00


摘要作者

       黃素霞

摘要

       隨著預防兒童虐待及兒童保護的推廣,有愈來愈多的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關注兒虐經驗可能造成的心理疾患症狀。其中注意力缺失/過動(ADHD)症狀是相當值得關注的一環,原因在於過去研究已顯示兒童的ADHD症狀,可能導致親子間的互動產生更多摩擦與衝突;此外,遭受虐待使兒童承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風險,而PTSD的症狀中有一些與ADHD的症狀相似;最後,研究指出可能有相同的因素導致ADHD和兒童虐待的發生,特別是與ADHD有關的遺傳因子。

       為探究兒童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狀是否與兒童虐待經驗相關,這項探究青少年健康的美國全國性縱貫研究,以14,322名七年級到十二年級的青少年為對象,調查他們在中學前是否曾經歷過監督疏忽(supervision neglect)、身體疏忽、身體虐待或有身體接觸之性虐待(在這份研究中並沒有調查施虐對象的身分)。同時也透過符合DSM診斷準則的十八個題項,調查研究對象在五到十二歲之間是否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狀,並透過傾向性評分配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與邏輯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ADHD症狀與兒虐經驗之關聯。

       研究結果顯示:兒童的部分過動/注意力缺失症狀,與研究參與者在童年時的兒虐經驗有關。其中在注意力缺失型症狀方面,症狀得分每增加一分,遭到監督疏忽的機率是未受監督疏忽的1.6倍;受到身體疏忽的機率是未受身體疏忽的2.1倍;受到身體虐待的機率是未受身體虐待的1.6倍;受到有身體接觸之性虐待的機率是未受性虐待的2.6倍。而在過動型症狀方面,症狀每增加一個單位,遭到監督疏忽的機率是未受監督疏忽的1.5倍;受到身體虐待的機率是未受身體疏忽的1.3倍。而過動型症狀與身體疏忽或涉及身體接觸的性虐待沒有顯著相關。

       上述研究結果部分與過去研究發現相同,包括過動衝動症狀與曾遭身體虐待有顯著相關,以及遭性侵害兒童,會出現較多內向性症狀。研究者建議心理衛生人員針對有ADHD症狀的兒童進行處遇時,尤其是對呈現出注意力缺失症狀者,應敏覺兒童是否有遭到虐待或疏忽的可能,或其症狀是否可能成為遭受兒虐的危險因子。

評論

       隨著對於兒童青少年時期常見心理疾患的認識日益提升,近年來國內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的兒童人數不斷攀升。不管是在學校或醫療場域,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狀都備受關注。然而ADHD症狀與兒童虐待之關聯,仍為一個需要更多探索的領域。

       兒童虐待與疏忽與ADHD症狀同樣涉及兒童的腦部神經發展,本研究除了透過文獻回顧指出兩者在症狀學上的關聯,亦透過實徵研究探討ADHD症狀與兒童遭受虐待經驗之關聯。儘管本研究因無法追溯兒虐發生與症狀出現之時間點,因而無從推論兩者之因果關係;此外,對ADHD症狀的測量亦非正式診斷,然而根據全國性樣本所獲得有關ADHD症狀與兒童虐待之關聯,仍值得我們重視。

       相關實務工作者在介入有ADHD症狀之兒童時,尤其是在實務場域中較容易被疏忽的注意力缺失型(其症狀為難以維持專注,顯得粗心大意、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常忘記每日常規活動),可進一步探討其家庭系統,釐清兒童是否有受虐的可能性。若注意到兒童的ADHD症狀可能增加其受虐之風險,則除了針對兒童本身的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狀做介入,亦須協助家庭功能及主要照顧者的親職能力,方能真正裨益兒童與家庭。

文獻出處

Ouyang, L., Fang, X., Mercy, J., Perou, R., & Grosse, S. D. (2008).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mptoms and child maltreatment: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153(6), 851-856.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兒童虐待防治 #兒童保護 #過動/注意力缺失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