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百寶箱
杜鵑泣血,椰林落葉… 薛承泰看台灣高教問題

2018-02-25 16:42:21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組長

2018.2.25 刊登於聯合報


今年參加學測總數十三萬六千人,比去年多了近八千人;不過,大家別高興太早,因為這批大學新鮮人,一部分在二○○○千禧龍年出生,是自一九九八年生育首度跌破卅萬之後,唯一一次有卅萬規模。因學年度的關係,明年大學新生應該和今年差不多。大學招生可鬆一口氣,然後準備迎接後年開始連著十年的摧枯拉朽!教育部更應有積極作為,不要整天把打完球賽的影片,反覆地看,找出誰犯規而裁判沒有吹哨!

一個世紀以來歐美國家迅速發展大學,乃因為大學可作為國家發展的引領;很不幸,一九九○至二○○六年間台灣高教擴張,忽略了人口因素,帶來大學的平庸化與資源的稀釋。近年的國際評比,台灣頂尖大學的排名一直倒退嚕,不要說日韓與香港的大學,中國就有十數所大學超越了台大,連馬來西亞大學也後來居上。

尤令人憂心的,一方面看到台灣的優秀人才加速外流,另一方面台灣培育人才的速度也變慢了,而新科技不斷在他國崛起發展,台灣該如何因應呢?

春假閱讀了李開復與王詠剛所著「人工智慧來了」,書中提到科技的歷史,若把將人類過去六千年濃縮成為一天,○○:○○蘇美人、古埃及人、古代中國人在凌晨發明了文字,一直到二○:○○才有北宋畢昇發明了印刷術,接著二二:三○歐洲人發明蒸汽機,二三:一五有了電力,二三:四三有了電腦,二三:五四有了網路,二三:五七互聯網普及,二三:五九:五○人工智慧到來。這段文字比喻科技創新的快速,這一天雖然剩下十秒,相信還會出現新科技,而每項創新的時間差距,以微秒計算。

受少子女化現象影響,學測報考人數也逐年漸減,但今年適逢龍年考生應考,考生比前一年...

受少子女化現象影響,學測報考人數也逐年漸減,但今年適逢龍年考生應考,考生比前一年增加近8000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人類來說,永遠要問What is next?如果歷史不是終結在AI,必然會有下一波新科技,誰先想到研發,誰就可以引領世界。面對此,大學能做什麼呢?

兩千多年前,周禮與孔子都曾提出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作為學習的內容,至於學習的順序,都是從德行開始。如果不喜歡中華文化,那麼美國哈佛大學前校長柏克對大學的期許也可參考。他認為大學教育並非單一的目標,而是多元發展;其中,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負責的態度,批判觀點與思辨能力,均不可偏廢,這些都是學子們進入社會所不可或缺的。他建議大學當局認真思考,學生能從大學帶走什麼?大學又如何協助年輕人成長與發展?

誠然,大學不等同於職業訓練,可是當多數畢業生沒有就業專長時,大學難道不需要檢討?大學當然也可肩負社會改革的責任,可是當我們告訴學生社會存在著不正義,先要訓練其思辨的能力,而不是躁然進行選擇性的批判。一旦知道大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退步了,學校不要全怪罪經費不足,不妨也檢視教授們的研究題目是否「為賦新詞強說愁」,研究經費是否灌水?

古人說「相由心生,相由心改」,每天想什麼,面格就會長成什麼;大學校長腦子裡想的,就會影響校格與學風。傅斯年擔任台大校長不到兩年時間,留下「敦品、勵學、愛國、愛人」作為台大校訓,走過近七十年,這八個字今天如何詮釋?國格也是一樣,如果領導階層只知道搞權與爭利,國家又如何能有前瞻性國格?憲法第一條「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記得的請舉手!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文章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999879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高等教育 #高教危機 #人才外流 #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