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2012 年秋季論壇:論壇新聞
2012-09-18
近年來中央政府正積極推動行政組織再造,但社會各界對於目前規劃的兒少與家庭福利定位仍有不同的期待。有鑑於此,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於17日,立法院開議前夕,舉辦2012年秋季兒少福利論壇,就兒少及家庭福利在政府改造中的定位,邀請行政院與立法院跨黨派代表針對各個版本的提案交換意見,並邀請專家學者與會進行討論,期待透過公開、透明的對話過程,釐清問題與爭議的焦點,並討論出合適的規劃方案,使中央政府的政府改造,能夠更增進臺灣兒少及家庭的福利。
依照目前行政院版「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相關草案的規劃,原本由內政部兒童局主責的兒少及家庭福利業務,未來將要分散置於「衛生福利部」下設的「保護服務司」以及「社會及家庭福利署」下的「家庭支持組」及「兒少福利組」。在論壇中,兒童局局長張秀鴛表示,此規劃是以業務功能來設計(如心理健康、社會救助、社會保險、保護服務等),因為若以服務對象或特定群體為主,除了無法含括全部服務對象外,亦有未符公平性之疑慮。張秀鴛說明現今計劃中的「社會及家庭署」下兒少、婦女、老人及身心障礙五組的區分,可以整合各人口群之服務,結合家庭及社區資源,而其中的「兒少福利組」亦能承接原本兒童局所屬的核心業務,其它如兒少保護等業務則將與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及社會司一同併入「保護服務司」;「家庭支持組」則一改過去以各人口群的分類,以整體家庭為中心,強調充權及提供家庭支持服務 (補充資料)。
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古允文對此感到擔憂,表示許多社會問題源於家庭,而臺灣現在亦遭受到家庭型態改變、高風險家庭與新移民需求的極大衝擊;因此,古允文呼籲政府組織改造應該搭配現今社會情勢與未來發展需要,才能減少可能產生的社會成本,而此次的組織再造,卻可能在許多方面造成問題,如:兒少及家庭福利的定位、福利業務的人力與資源的整合、相關部會的合作協調、未來社會變遷的需要因應、家庭成員的需要滿足(特別是最弱勢的家庭成員)。最後,古允文問:「兒少及家庭福利會不會因政府組織改造而被邊緣化?」 (補充資料)。
臺灣大學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教授亦從過去研究中發現,臺灣歷年來的菸、酒乃至毒品等物質濫用問題,家庭功能的缺乏實為重要因素。缺乏完善的家庭支持,物質濫用的問題不易解決,更可能進一步引發其他社會治安與經濟問題:兒少及家庭福利的定位,不僅與兒童少年有關,更是整個台灣社會應關注的議題。
對此,民進黨趙天麟立委與臺灣團結聯盟黨團分別提議保留「社會及家庭署」,另外增加「兒童及少年福利署」,以專責兒少福利業務。趙天麟認為許多新聞事件都顯示不少家長都將兒童視為財產,然而實際上兒童應該是獨立的個體。趙天麟進一步表示1999年內政部設立兒童局,2003年制定公布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在在顯示臺灣的兒少福利已趨於良善,此次政府組織再造下,若無兒少專責機構,實是大開兒少福利倒車(補充資料)。趙天麟表示兒童沒有選票也無法為自己發聲,故歐美日各國皆有專責的兒童組織,以展現重視兒少的立場。臺灣兒童及青少年健康聯盟總召集人呂鴻基教授則贊成,並認為若原五個署無法增加為六個署,則建議「社會及家庭署」改為「兒童暨家庭署」 (補充資料)。
同樣地,臺灣團結聯盟黨團的林志嘉秘書長亦表示,現行行政組織規劃的兒少部門層級太低,兒童事務也缺乏完整專責部門,在臺灣面臨少子化趨勢挑戰以及兒少福利需求增加下,實是一大隱憂,在考察各國經驗後,「兒童及少年福利署」之設立有其必要 (補充資料)。
國民黨王育敏立法委員則是建議設立「家庭福利署」取代行政院的「社會及家庭署」,強調組織再造中「家庭」與「社會」的分野,強化家庭預防、支持、補充、替代、發展之功能。王育敏認為臺灣因為少子化與高齡化的緣故,家庭型態漸趨多元,單親家庭與隔代教養家庭數目也正在攀升;因此,王育敏參考國際社會福利行政體系,提議中央政府應成立一個以家庭為著眼點,擘劃我國家庭政策,並輸送家庭福利服務的專責單位,提倡「家庭福利署」的建置,在其下設立「家庭支持組」、「兒童及少年福利組」、「老人福利組」、「身心障礙福利組」與「綜合企劃及婦女組」設立以家庭為主體的福利專責單位,並反映兒童、少年、婦女、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福利需求 (補充資料)。
最後,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的馮燕主任總結,有鑑於兒少及家庭福利的問題極為重要,並與未來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而行政組織的規劃牽涉到國家對於兒少及家庭角色的定位、相關福利業務的人力與資源、以及相關部會的合作與協調等等,對於臺灣兒少與家庭的福利將有重大影響;就此一重要議題,實應有更多的討論與溝通,以確保兒少及家庭福利不致因政府組織的改造而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