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CRC聯盟】新聞稿--「這些年,被忽視的孩子 - 在政見裡消失的兒童權」
2018-11-05
2018年的11月,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有幾個特別的日子,格外引起國人關注。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也是臺灣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的生效日。恰巧,107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07年九合一選舉,也將於11月24日舉行。兩個看似平行無交集的日子,在去年11月臺灣政府首次發表我國第一次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邀請國際兒童權利專家來臺,並於會後承諾將參考國際專家建議,為提升國內兒童福祉而努力之際,我們正好可在1年後的今日,在大選前,藉由全國縣市長候選人的政見,來檢視國內兒童權利與福祉的落實成效。
臺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發現,不意外的,在眾多縣市長候選人提出的政見之中,針對兒少族群的政見比例仍舊偏低,甚至沒有提出任何兒少政見的候選人比例30%。和四年前公職人員選舉時一樣,兒少的表意與參與相關政見依舊掛零,顯示在政策制定的過程聆聽兒少的觀點,或邀請兒少參與意見表達仍遭忽視。若從兒童出生0歲到年滿18歲的年齡軸線來看,我們驚訝的發現:2-3歲以及12-18歲這兩個年齡群的孩子幾乎沒有與其相關的政見被提出。
台大兒家中心表示:「有孩子被托育政策漏接!籲請各縣市長候選人要為這群沒有選票的兒少調整政見!」
中心分析發現,會將孩子送去公托、公幼一個很大的原因-「平價」,但令家長們困擾的是,這套照顧政策卻出現了孩子第一個遇到的陷阱。由於0-2歲主管機關是社會局(處);3-6歲變成了教育局(處),當孩子2歲時,家長準備為孩子尋找公立幼兒園時,獲得了「我們只收3足歲以上孩子喔」的噩耗,且為了配合學期制,原本的公托僅能「收留」孩子到滿2歲後的8月底。在孩子2-3歲公托轉公幼的「空窗期」,家長不僅拿不到任何補助,突然出現的照顧缺口,讓家長們只能在自己照顧、再去找私托、保母家,或去排隊搶比樂透還難中的2歲公幼專班中掙扎。原本公立托育機構的政策美意,反倒讓許多雙薪無後援的家庭感到焦慮與兩難。
再者, 2014年到2017年,全台公托的數量從72所增加到123所;公幼的數量也從1,965所增加到了2,041所,各縣市育兒津貼不斷加碼,但我國生育率卻從0.89%,一路往下降到0.82%。這顯示了上述福利政策,並非家長願意生育的主要考量。托育政策及資源分配應該多元並進,而非將所有賭注都下在現金補助及擴增公共托育機構數量。
消失的青少年政見?候選人們的青少年政見都到哪裡去了?
在眾多縣市長候選人之中,針對兒少族群提出的政見,大多集中在學齡前幼童托育和育兒補助政策上,對於12-18歲的學齡兒少,特別是國中、高中生族群,卻鮮少提出相關政見。在兒少參與和發表意見的權利上,例如,如何在政策制定的過程聆聽兒少的觀點,如何在和兒少自身相關的事務中,促進兒少意見的表達,這方面的政見也都付之闕如。讓我們不禁疑惑,候選人們的青少年政見都到哪裡去了?
聯盟實際走訪街頭訪問12-18歲的孩子「你覺得縣市首長可以為你做什麼?」孩子們提出與他們切身相關的諸多議題包括「希望物價低一點,因為每天補習都要吃外食」、「不要有早自習,臺灣學生上課時間過長」、「在教育政策上可以多些獎學金或補助,可以改善校園環境、修繕校舍」、「希望營養午餐可以好吃一點」、「公園或遊戲場遊具不要是鐵製的,夏天容易燙傷」、「不要一直複製國外教育制度,卻無法臺灣本土化」及「我們有自己的興趣及專長,不能說不讀書的學生長大後就不成功」等,除了聽見這些受訪對象的聲音外,還有在偏鄉、在不同區域的孩子們,而縣市首長候選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了嗎?
有鑑於此,聯盟提出呼籲,籲請各縣市長候選人:
- 補足2-3歲幼兒照顧缺口。經認真思考、仔細聆聽孩子及家長的生育、養育和教育需求後修改政見,營造家長願生、樂養的友善育兒氛圍,還給兒少一個快樂健康成長的環境。
- 針對12-18歲的學齡兒少,特別是國中、高中生族群,提出青少年政見。
- 聆聽兒少觀點,重視兒少參與及表意權。在政策制定的過程聆聽兒少的觀點,創造並提供機會,在和兒少自身相關的事務中,促進兒少意見表達和參與。
「臺灣兒童權利公約聯盟」成員: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中華民國觀護協會、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臺灣展翅協會、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花蓮縣谷若思全人關懷協會、婦女救援基金會、董氏基金會、臺大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
媒體報導:
(1) 兒權聯盟調查 3成縣市長候選人缺兒少政見。蘋果日報(107.11.5)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105/1460591/。
(2) 三成縣市長候選人 兒少政見掛零。國語日報社(107.11.6) https://www.mdnkids.com/news/?Serial_NO=109546。
(3) 這些年,被忽視的孩子 - 在政見裡消失的兒童權利。苦勞網(107.11.5)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