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陪孩子在網路世代成長的指南:虛擬世界不是始作俑者,現實生活的推力才是元凶

2020-06-03 10:44:29


來源: PhotoAC

虛擬世界的致命吸引力

從家長的觀點來看,或許會認為遊戲中的等級、成就、任務有甚麼好值得在乎的?然而,實際上父母所認同的「成就感來源」和孩子視角下的成就感來源必然有所不同,像是父母可能認為「學業成績」才是典型的成就感來源:在校成績良好,升學考試突出,最後考到頂尖大學;偏偏孩子反其道而行,以遊戲為生活重心、期待在遊戲中有驚人表現,對於爸媽的想法嗤之以鼻;事實上,現代虛擬世界背後藏有設計者吸引用戶的巧思,孩子投入大量時間在網路上的原因,並不能單單只能歸咎於孩子本身,讓我們簡單了解手機遊戲致命吸引力的來源,為孩子預防成癮踏出第一步。

無論是線上遊戲或是社群軟體,為了吸引用戶投入時間,往往都會用「即時回饋」的方式,讓玩家可以立即得到獎勵機制,例如遊戲就會將等級、成就、任務目標等等設計為可預見的客觀標準;又或是現在的社群軟體也流行以數字呈現讚數、愛心數,都是易使人上癮的即時回饋機制。

特別是近五年來,隨著手機遊戲橫掃遊戲市場,市佔率高的手機遊戲往往有以下幾個要素:透過精緻的畫面或聲光效果製造好的第一印象、利用簡易操作立即得到大量成就感回饋、超值優惠吸引首儲以增加玩家沉沒成本,以及建立讓玩家感到公平的遊玩系統,例如這幾年極「夯」的手機遊戲《FGO》就是利用公平的卡牌系統吸引玩家課金、抽卡,不僅使玩家對於自己將會抽到的卡片有期待感,更間接使玩家在現實生活也可以討論彼此「抽到什麼卡」,來凝聚對遊戲的情感歸屬,無形中讓玩家更難「棄坑」,只能為了無窮的「不甘心」感繼續課金、抽卡。


現實世界的推力才是元凶

虛擬世界的回饋機制成為了吸引孩子的強大拉力,然而,在實證研究上,現實的無力感往往才是使孩子轉而投向網路世界的關鍵原因。當孩子的生活出現問題,網路就是最佳的避難所,特別是家庭功能不彰、缺乏正向支持及生活無聊,都很容易讓孩子轉向極容易得到即時回饋的網路尋求溫暖。例如,如果父母的管教風格偏向專制高壓,總是用父母認同的價值觀來評價孩子,孩子就有極高的可能更喜歡與有共同興趣、年紀及價值觀相仿的網友相處;或是孩子缺乏「時間管理」的概念,就很有可能漫無目的地在網頁與網頁間切換,上網成了一種打發無聊的方法;更有可能的是,孩子因為在學校交朋友受挫,就沉迷在成本較低、不需要高超社交技巧的網路交友上;這些都反映了孩子現實生活的需求難以滿足,透過網路,孩子就能輕鬆地滿足成就感、掌控感、歸屬感與虛擬名聲。


網路成癮不是生活有問題的原因,而是生活已經出現問題所造成的結果

有了對於遊戲機制和現實世界的了解,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網路成癮並非生活有問題的原因,而是生活已經出現問題所造成的結果」,換言之,透過觀察到孩子有網路成癮的徵兆時,反而可以同時檢視孩子的現實生活是否出現問題,及早介入處理,避免問題擴大至無法恢復的地步。

對此,了解孩子網路成癮問題的背後的心理因素非常重要,才能選擇適合的方法,父母必須體認到有時候家長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反而扮演了推動孩子網路成癮的角色,父母與小孩宜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及立基於互相了解的親子關係,才能有效減低現實生活的推力。

具體而言,如果父母和孩子對於網路使用的想法不同,即使父母心中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也不建議在對話開頭直接先向孩子提出,較好的作法是透過提問,讓孩子自己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這樣會更有學習的意義。孩子的解決方式或許會過於天馬行空,父母依然要積極給予回應,讓孩子了解父母有重視孩子的想法,隨後將其列入解決方式的清單中,在最後選出何種解決方法前,需要協助孩子一一檢視並進行評估。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陪孩子在網路世代成長的指南 #網癮預防家長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