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觸法少年的物質使用與心理疾患共病

2012-10-23 00:00:00


摘要作者

       黃素霞

摘要

       青少年施用毒品及物質濫用的狀況,在美國少年司法系統中一直以來都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已有調查顯示涉及司法系統的少年族群中,約有50%到75%的人有嚴重的物質使用問題,而有20%到30%的青少年患有嚴重心理疾患,且此比率有上升的趨勢。當違法青少年有藥物濫用合併心理疾患的狀況時,會對整個社區造成格外的衝擊。有上述兩者共病狀況的青少年,出現暴力犯罪的風險較高,也比較可能併用多重藥物或使用更危險的毒品,其物質使用造成的後果更嚴重,也有更高的復發率以及較差的治療成效。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檢視美國收容少年的特徵、物質使用與心理疾患,以及兩者共病的狀況。研究以140名被轉介接受物質濫用治療中心(Center for Substance Abuse Treatment)所資助之照護體系服務的收容少年為研究對象(118名男性與22名女性)。研究工具採用個人需求全面評估量表(Global Appraisal of Individual Needs, GAIN-I),透過描述性統計分析,以瞭解收容少年的背景資料、物質使用、生/心理健康等狀況。

       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在研究樣本中,97%的收容少年符合藥物使用疾患的診斷,其中33%的人至少有一種物質相關診斷者,有至少兩種物質相關診斷者占61%,有三項或三項以上的物質相關診斷者為14%;診斷多數為大麻類依賴,次之為酒精濫用、大麻類濫用及酒精依賴。而這些符合物質相關診斷的收容少年之中,有65%的人同時合併有心理疾患;其中90%的人有至少一種外向性疾患(包括品行疾患與注意力缺失/過動疾患)的診斷,48%被診斷有至少一種內向性疾患(包括重鬱症與廣泛性焦慮症),而有38%的人同時有內向性和外向性疾患的診斷。此外,女性有物質使用與心理疾患共病者的比例顯著高於男性,顯現收容少女在物質使用合併心理疾患上的風險較高,曾有自殺意念的比例亦較高。研究者建議針對觸法少年的處遇計畫,除了針對物質使用的戒治,亦應更進一步評估其心理健康,並建立整合的治療模式。

評論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調查資料,顯示國內青少年非法藥物的使用狀況有日漸嚴重的趨勢。在法務部、衛生署及中研院的調查研究中,逃避挫折感、心情不好或因應壓力等為使用物質的常見原因,顯現出藥物濫用可能反映出青少年面臨了情緒障礙或壓力調適上的困難。亦有一項針對國內保護管束青少年所進行的調查研究(楊浩然,2007),指出使用非法藥物者,在自殺傾向、重鬱症、雙極性情感疾患、恐慌症及反社會人格上的共病率皆高於未使用非法藥物者。上述皆顯示出青少年族群的物質使用合併心理疾患狀況值得更多的重視。

       本研究因樣本數較小,尤其收容少女的人數偏低,因此在推論到更廣的類似族群時尚需較謹慎。此外,若在調查變項中能納入影響物質使用與心理疾患之重要因素(如家庭功能、親子關係、創傷經驗、重大生活事件……等),將能針對分析結果與其他因子之關聯性做更進一步推論。

       在實務方面,由本研究結果可發現,物質使用與心理疾患共病的情況在觸法少年族群中相當常見,且可能同時存在著併用多重物質以及多種心理疾患共病的狀況,使得針對此族群少年的治療介入更複雜而具挑戰,因此也更需要跨領域的整合(司法、教育、社福、醫療等),以提供全面性的評估診斷與處遇計畫;尤其針對有心理疾患共病者提供進一步之藥物、心理治療等服務,以期能提升處遇之成功率,降低復發。

文獻出處

Hussey, D. L., Drinkard, A. M., & Flannery, D. J. (2007). Comorbid substance use and mental disorders among offending yout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Addictions7(1-2), 117-138.  

參考出處

楊浩然(2007)。保護管束青少年非法藥物使用之追蹤研究:用藥型態、疾病率、共病率及心理社會因子之探討。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九十六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DOH96-NNB-1012)。台中市: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青少年 #毒品 #物質濫用 #心理疾患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