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薛承泰/18萬嬰兒的危機

2019-01-24 11:07:50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組長

2019.1.24 刊登於聯合報


一年半前,筆者呼籲「前瞻計畫」納入鼓勵生育措施,雖然政府最後挹注了廿億,二○一七年嬰兒總數仍只有十九點四萬。去年中,賴前院長感受到少子化危機,推出「準公共化」托育政策;筆者觀察到結婚對數持續下降,即預測一八年最多十八點四萬嬰兒。果然,近日內政部公布去年只有十八點二萬。

總之,這幾年政府在人口政策上交了白卷!不僅如此,家暴兒虐現象還層出不窮,台灣怎麼了?

政府偏好以日本為師,不妨看一下這個人口最高齡國的情況。日本目前近三成人是六十五歲以上,長壽當然是主因,長期處於低生育率,年輕人口減少了,更是促使人口結構失衡的推手。早在一九七○年代,生育率就已低於二.一人的人口替代水準,由於情況並不比歐洲國家差,當時政府沒特別注意生育政策。直到一九八九年跌至一.五七人的歷史新低,才引發震撼,開始推出一系列政策,例如一九九四的天使計畫、一九九九的新天使計畫,以及近年來安倍的「總一億人口計畫」。

台灣自一九五○年代以來生育率均高過日本,到二○○○年仍有一.六八人,日本才一.三六人。可是從那時開始,下降特別快,近五年日本維持在一.四人以上,台灣只能力守一.一人。日本於二○○五年人口開始負成長,一六年以來生育量均低於百萬,再度引發全國恐慌,照顧家庭挽救生育成為安倍政策重中之重。

日本人口目前約為台灣的五倍,即使老人人口占比是台灣的兩倍,生育量仍超過台灣五倍,可見台灣少子化有多嚴重!然而,仍有許多人囿於台灣人口密度高,認為應讓人口減少以舒緩土地與能源壓力;忽略台灣人口即將進入負成長,當前要搶救的是,人口結構的失衡!

行政院去年八月推出托育新制,但新生兒人數依舊慘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行政院去年八月推出托育新制,但新生兒人數依舊慘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西方國家定義「超低生育率」為一.三人,台灣在二○○三年即落入此門檻,一○虎年還曾跌到○.九人及十六點七萬生育量的新低。當時馬政府處於金融海嘯中,仍推出一些鼓勵婚育措施,在二○一一至一六年間讓生育率回升到平均一.二人,生育量平均達廿一萬人。

近三年政府說經濟轉好了,生育率卻只有一.一人,如再無作為,今年新生兒會掉到十八萬以下!幸好近年都有超收稅金,這五千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金融海嘯後景氣回溫全民努力的結果。政府只需拿出一部分紅利,說不定就可以挽救危機!

然而,政府須對症下藥,除了減輕養育子女負擔,鼓勵適時婚育乃不可或缺;此外,在現行制度下,針對第二胎加碼發放兒童津貼,應最具短期效果!若每年每位加碼六萬元,持續到五歲,幾年下來,說不定可以扭轉危機。有過去馬政府經驗,具有魄力與執行力的蘇內閣,應能做到每年廿萬嬰兒的水準吧!

其實這些年來大家都感受到少子化對各級學校的衝擊了,另一方面,台灣每年將增加廿萬以上老人以及四萬以上長照對象…。政策不論是托育或教育,社福或保險,不就是以人口為依憑嗎?

生育量已經夠低了,家暴兒虐事件還暴增,台灣沒有公共空間的「恐攻」,危機卻藏在私密的家庭中!政府不要以為光是增加社工人力,並加強宣導即可防治奏效,應該先去了解年輕父母的經濟負擔是否因通膨而加重?居住空間是否逐步惡化?家庭觀念是否持續瓦解?親職責任是否須積極重建?而政策是否是推手呢?

文章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340/3613356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生育政策 #少子化 #人口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