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薛承泰/未來的台灣人在哪裡

2020-12-06 11:03:39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組長

2020.12.06刊登於聯合新聞網


七個月前內政部公布第一季生育數時,有記者問,生育量偏低是否受疫情影響?那時新冠疫情才爆發,當然無涉;其實,直到十月底的生育,應是在今年一月前懷孕,並未受到疫情影響,而且是政府宣稱經濟從未如此好的時期。

到十月底,出生總數為十三萬三千人,從未如此少過!即使最後兩個月能有三萬生育量,今年總數可能低於十六萬五千人,這將是歷史新低!此外,結婚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現象,一至十月總數約九萬七千對,比去年同期少了一成多,結婚率也創新低!

今年結婚對數減少,極可能拉低明年生育量,長此以往就是人口危機的到來。問題不僅是今年人口開始負成長、人口結構失衡、工作人口逐年減少、老化速度加快,更要問,未來的台灣人在哪裡?

近年來,每年有百分之九十六新生兒是婚姻內生育的,父母親在嬰兒誕生一年之前與一年之內結婚者約各占一半。簡言之,新台灣人是來自已婚者,只要結了婚,多數都會生育,只不過結婚與生育時間一直往後延,生第二胎或以上者就越來越少了。

過去十餘年資料顯示,一方面,每年婚姻量與隔年生育量呈現亦步亦趨,另一方面,結婚率與有偶率也逐年下降。最近北市柯市長提出新婚補助說法,應是看到此趨勢,加上近年來相關鼓勵措施並未發揮效果,需要有不同作為。

也很巧,日本最近也有類似狀況,提出新婚生活補助金自明年開始從卅萬日圓提高至六十萬,只要新婚夫婦在卅九歲以下,年收入不超過五百四十萬日圓即可申請。

衡諸工業國家的作為,若經濟誘因不足生育只會每下愈況,足夠的經濟誘因只能維持生育率,若沒有調整觀念與生活型態,生育量要回升乃高度困難。簡言之,經濟誘因是必要條件,還需要一些條件配合。

此外,還有個關鍵,就是鼓勵生育時間點。北歐國家在生育率將降至一點六人時,就在其原本充分的社福制度中加入相關鼓勵措施,所以能夠維持生育率在一點六人以上。換言之,在一點六人以上生育水準社會,生活型態尚具生育的彈性。台灣在進入本世紀時即低於一點六人,錯失了機會,如今代價就高。

日前行政院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草案,也是基於少子化衝擊考量,草案將原本針對大專退場,擴及到中學以上。先不論該條例中仍留下模糊空間,恐難達到預期效果;重點是,少子化衝擊是從幼兒園到各級學校,不只是私立,也包括公立。儘管私大因排名在公立後,受少子化衝擊較大致招生危機,可是排名相當程度是因為公立大學接受政府補助較多所致。在供過於求下,生存機會應在發展特色,而非補助多寡。

在民主自由的國度裡,政府是管不著人民婚育行為的,可是政府有責任告訴民眾社會的發展趨勢,讓人知道未來的各種可能,尤其是影響到未來發展與社會永續。今年生育率可能破一,也就是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生不到一人;如果大家對此無動於衷,那麼台灣未來人口,每百年將減半三次!(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原文網址:薛承泰/未來的台灣人在哪裡 | 聯合報名人堂 | 評論 | 聯合新聞網 (udn.com)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人口政策 #出生率 #少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