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百寶箱
AIFS文章導讀/工作與家庭和父親心理健康的衝突

2020-01-17 12:03:54


概況

現今社會期待父親擔任傳統養家者的角色,除此之外,也增加了對父親主動參與育兒的期待,於是可能會造成父親工作與家庭之間的衝突。本文使用澳洲長期追蹤資料庫進行分析,發現這些衝突會對父親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導論

在長工時、有彈性地或兼職的工作的脈絡之下,澳洲的父親的工作依舊和工作場域緊密相連。然而,這與父親的福祉,甚至是能夠溫暖及滋養親子關係的能量有何關聯呢?當代對父親的期待仍然希望父親以養家為優先,因此父親的工作和收入對家庭來說就是很重要的資源。然而,父親也確實被期待著要照顧、充分陪伴及參與幼兒的生活。這些衝突性的需求,造就了父親對工作的需求與家庭照顧間的兩難-也就是工作與家庭的衝突。

在專業術語中,工作與家庭的衝突是職業與健康和組織心理學文獻中公認的議題,可以辨識父母親感覺緊張的程度。其中包含像是父親因為工作因素錯過家庭活動,或是因為家庭照顧而耽誤工作等等。也包含了分散注意力、分心或是工作或照顧上筋疲力盡等情況的增加。雖然工作與家庭這檔事早就是作為母親的問題,但澳洲的研究發現有3分之1的父親自陳他們也有工作家庭的衝突。

上述的這些結果會對澳洲的父親心理健康及福祉有什麼衝突呢?哪些工作對父親的風險最高?我們可以如何促進父親的工作福祉呢?

研究方法

為了回答上述的疑問,作者使用了LSAC的資料進行分析。這個資料庫自2004年起,每兩年蒐集澳洲家庭的資料,當時這些父母親的孩子年紀在4-5歲。在這個研究中我們使用了五波包括雙親家庭的資料,追蹤父親時間從孩子們4-5歲一直到12-13歲,父親提供了他們工作跟家庭的情況,以及健康與福祉,項目包括:

§  心理健康是透過Kessler-6量表測量,以了解一個人的心理壓力及焦慮或憂鬱的症狀(例如:我感覺緊張或是我感覺自己沒有價值)

§  工作家庭衝突是透過父親自陳家庭對工作的緊張感(例如:因為我的家庭責任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更壓縮了),以及工作對家庭的壓力(例如:因為我的工作….我錯過了想要參加的家庭活動),此部分問像使用四點量表,自陳幾乎如此者,會被分類為有高工作家庭衝突

§  父親的工作特性(收入、職業別、工時)也會被記錄,也包括工作品質指標工作彈性、安全性、自主性,以及有薪的家庭相關假期

§  父親的年紀、教育程度、小孩的數量與年齡、心理健康程度也會被含括在分析中

研究結果

這個研究資料包含3460LSAC資料庫的父親資料,這些父親都有工作及配偶。超過55%的父親每周工時超過50個小時。這些父親樣本特性很多元:其中一半是非專業職類與準技術職業類別,剩下的則是專業類別的工作。全體樣本中,26%的家戶為低所得,23%的家戶在中所得,其餘的則是高所得家庭。

我們的長期分析結果顯示:

§  當新的一波調查顯示父親有工作家庭衝突較前波為高時,心理健康程度會惡化

§  當父親連續兩波表示有高工作家庭衝突時,他們自陳的心理壓力會最高

§  當父親脫離高工作家庭衝突時(例如:某一波是高工作家庭衝突,下一波變成低/或無工作家庭衝突)他們的心理健康會顯著的提升

這個研究結果顯示儘管我們控制了父親先前的健康狀況,以及其他工作或家庭特性,這強化了心理健康的改變乃為對工作家庭衝突的直接結果的說法。

什麼樣的工作因子會與工作家庭衝突的高風險有相關呢?結果是和高工時(每周超過50小時)、工作沒有彈性、工作沒有保障、無法掌控工作量,以及無法獲得有薪的家庭相關假期有關。

研究建議

本研究顯示父親的工作家庭衝突與父親的心理健康有很強的連結。具體而言,當工作家庭衝突的改變會造成父親的心理健康有相對應的變化,進而改善或惡化父親的福祉。這個研究結果引起了對父親工作家庭衝突的強力關注,因為在澳洲有31的父親面臨這樣的狀況。這不僅對父親是很迫切需要解決的議題,對雇主更是;因為工作家庭衝突會降低勞工生產力及造成勞工耗竭與壓力,以及人力的流失。

有一個可讓父親減少工作家庭衝突,進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的模式。也就是提升工作的彈性、保障、合理的工時,以及工作期程與工作任務的掌控,可以透過政策或工作場所的調整來達成。這些研究證據可以有效地提倡並指導如何協助員工達到最適工作條件(無論在職的父親或母親)。我們強烈建議,尤其當父親不得已需要長工時的時候,應該要確保他們獲得有效幫助他們達到工作與家庭照顧的平衡且不會損害其心理健康,的工作條件。


原文出處:AIFS(2019)

參考文獻

Amstad, F. T., Meier, L. L., Fasel, U., Elfering, A., & Semmer, N. K. (2011). A meta-analysi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various outcomes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on cross-domain versus matching-domain relation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16(2), 151–169.

Cooklin, A., Dinh, H., Strazdins, L., Westrupp, E., Leach, L. S., & Nicholson, J. M. (2016). Change and stability i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mothers’ and fathers’ mental health: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an Australian cohort.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155, 24–34.

Dinh, H., Cooklin, A., Leach, L. S., Westrupp, E., Nicholson, J., & Strazdins, L. (2017). Parents’ transitions into and out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Longitudinal influence via family functioning.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194, 42–50.

Goode, W. (1960). Towards a theory of role strai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25, 483–496.

Greenhaus, J., & Beutell, N. (1985).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0(1), 76–88.

Kessler, R., Andrews, G., Colpe, L., Hiripi, E., Mrocrek, D., Normand, S. et al. (2002). Short screening scales to monitor population prevalence and trends in non-specific psychological distress. Psychological Medicine32, 959–976.

Marshall, N. L., & Barnett, R. C. (1993). Work–family strains and gains among two-earner couples.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1, 64–78.

Strazdins, L., O’Brien, L., Lucas, N., & Rodgers, B. (2013). Combining work and family: Rewards or risks for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87, 99–107.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AIFS文章導讀 #工作與家庭 #少子化政策 #父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