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百寶箱
薛承泰/今年會是「生不如死」元年?

2019-09-30 12:04:20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組長
2019.9.15 刊登於聯合報


內政部統計處最新人口資料,一至八月出生十一萬五千三百九十五人、死亡十一萬七千九百三十五人,出生比死亡少二千五百四十人,難怪媒體以「生不如死」為題。今年剩不到四個月,要翻轉機會不大。如果計入社會性增加(遷移,這八個月淨遷入七千四百零二人),那人口今年仍不會負成長。

以台灣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六五五人看,人口負成長應有助紓解土地承載、居住需求、能源使用等。何以近年來政府還拚命加碼,在育兒相關措施不斷提升並拉長補助時間;甚至有欲參選總統者還拋「六歲前國家養」?

純就人口數量言,台灣似可減少五百萬人口,對於環境生態及生活空間會有很大幫助。如果按當前生育死亡率推計,二○六○年就會達標;問題是,在那一千八百五十萬人口中,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四成,而十五歲以下小孩低於一成,工作年齡人口占五十一%。人口數量雖合適,結構卻相當棘手。這就是為什麼進入高齡社會國家,想辦法鼓勵生育,目的不在於增加總人口數,而是在減緩老化速度。

蔡總統不斷誇耀經濟發展成果,股票也維持在萬點以上,遑論她與蘇院長都最自豪社會福利政績;照理說,如果年輕人生育和經濟有關,怎麼會連三年往下走,看來今年生育量應是十七萬多一點,這不是很大矛盾嗎?

如果說性別不平等也是導致低生育率原因,近年來不論是人類發展指標(HDI)與性別不平等指標(GII)都表現相當良好,在亞洲甚至沒有一國有此亮麗成績。可是生育率仍沒有止跌跡象,這會是家庭內部仍存在不平等所致呢?

日昨內政部也發布二○一八年平均壽命,女性八十四歲、男性七十七.五歲,平均八十.七歲,已具OECD國家水準。活得久當然是高齡化主因,目前人口女比男多,所以女老人比男老人多更多,尤其女性比男性多活六.五年,也應視為性別不平等。

傳統皇朝時期,男性不到廿歲往往需服勞役、戍守邊疆、甚至征戰,幸運者是少壯離家老大回,否則就是孤兒寡母的庶民社會,多數男性生命不確定性,形構特有的社會結構。如今,男女都在延壽而差距一直存在,不僅在台灣也在西歐與日本。看性別議題時,如果能加入壽命考量,或有翻轉可能。

真正「生不如死」的是來不及長大的小孩,過去十年間,光是兒虐通報案件幾乎增加一倍,去年處理七千四百兒虐案,這個數字相對出生數是驚人的,施虐者中父母幾乎占一半!照理說,結婚晚,生育少,好不容易有小孩,雙親卻不當一回事。網路上三不五時出現父母疏忽與施暴影片,而肉搜就是人們發揮愛心時刻,政府在這方面拿不出辦法,鼓勵生育還有意義嗎?

當經濟與性別都無法解釋台灣超低生育率時,筆者不得不提醒一點,可能是年輕人對台灣未來沒有信心。最妙的是,蔡總統以為敢向對岸嗆聲,就是維護台灣主權,這是甚麼邏輯?維護主權是要靠自身努力、提升競爭力、贏得國際尊重、拓展外交關係。這道理就像路上行車,發生有驚無險狀況時,最愚蠢方式就是嗆聲,不是嗎?


文章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11321/4047826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人口負成長 #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