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百寶箱
薛承泰/信心危機如何鼓勵生育

2019-07-04 15:41:27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組長

2019.7.4 刊登於中時電子報



民國83年4月10日《中國時報》刊出筆者投書〈從結構面了解教育問題〉,提醒大學不要盲目追求升格而應以發展特色為重;顯然,我的提醒被潮流所淹沒!原來當天,由一群學界菁英發起「為了下一代而走」的教改運動,成千上萬家長帶領其子女走上街頭,並提出四大訴求,其中之一為「廣設高中大學」,在歷史上稱之為「410教改運動」。

那場社運是為了下一代避免重蹈覆轍的善意之舉,乃因83年正好是65年至70年出生者升高中與大學,這群人宛如另一波嬰兒潮每年有40萬人出生,競爭相當激烈,於是他們的父母站出來為他們請命,主張廣設高中大學打通升學瓶頸。

儘管當時打動了天下父母心,如今回頭看,是多麼的諷刺!因為他們忽略71年之後出生數節節下降,尤其是今後的十年,將是90年至99年出生者入學,這十年出生量從26萬降到不到17萬,三分之一大學等著倒閉!

由於政府長時間被台灣高密度人口框住了思維,認為生育率低人口變少可減輕土地負載與能源使用,沒有意識到問題不在數量而是結構!一直到民國99年,那年是虎年且金融大海嘯期間,馬政府提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加速推出了一些鼓勵生育政策,雖然救不了該年,但於100至104年期間拉回來一些,生育量平均每年有21萬。

蔡政府不是沒看見此趨勢,可是105年開始連著3年生育量下滑,去年只有18.2萬。儘管賴清德當院長時推出準托育公共化,蘇院長也加碼有12萬的育兒扣除額;可是今年前5個月居然只生7.3萬人,今年確定保不住18萬!

南韓少子化現象和我國類似,但自2006年就開始推出生育方案,至2018年已經花了153兆韓元(近5兆台幣),平均1年超過3000億台幣。雖然南韓人口數為台灣的2.2倍,相較於我國平均每年花不到500億元,是高出許多!日本則更不用說,光是育兒津貼從零歲給到15歲,台灣根本做不到!安倍上台後提出「一億社會總活躍計畫」還推出更多項目,目的就是要保住總人口到2050年不要跌破1億人。他們看似在灑錢,其實是對未來的投資!

花這麼多錢到底有沒有幫助?安倍擔任首相至今,日本生育率仍可維持在1.4人,比台灣1.1人好很多。至於南韓,自2000年以來生育率一直比台灣高一些,可是在2017與2018居然低於台灣。這兩年南韓怎麼了?其實是因為2016年以來結婚數猛降,我曾問南韓學者,是不是因為北韓飛彈科技提升,讓年輕人不敢結婚?

總統大選到了,人口議題再度被重視。從日韓經驗中,可知除了經濟誘因以及建立投資未來的觀念,也應緩和兩岸關係,讓年輕人對未來有信心,鼓勵生育才有可能奏效!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文章出處: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190704004411-262105?chdtv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教育 #教育改革 #少子化 #育兒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