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百寶箱
兒童性侵害案件的調查

2012-09-05 00:00:00


摘要作者

劉淑怡

摘要

兒童性侵害事件常是不易調查的,因為兒童通常是獲得資訊的唯一來源,然兒童的陳述往往不易搜集且容易受到操縱。本文的目的在探討兒童性虐待事件的調查訪談者如何取得極大化的資訊,敏感的察覺兒童的能力與限制。本文搜集與實務相關的文獻進行回顧,根據研究與實務上的研究結果,提供一些有關訪談結構與內容上的建議:

1.     訪談前先對兒童的口語表達方式與技巧進行非正式的評估是很重要的,這些資訊可幫助訪員:決定關係何時及是否可被建立;使用適合兒童發展階段及個別化的語言進行詢問;避免因為兒童簡短的回應而生氣。
2.     由於兒童不習慣提供資訊,在陌生人面前也經常表現沈默,因此鼓勵兒童說話、讓兒童覺得舒服與被重視相當重要。即使兒童說「不知道」或「不記得」都是可接受的,訪員應避免壓迫兒童只是默從成人的言語。
3.     可詢問一些有意義的事件,例如最近一切的慶生會或難忘的節日,許多研究顯示這樣的訓練有助兒童提供訊息。
4.     向孩子說明與解釋資訊搜集的範圍,建議可以說:「我知道你昨天發生了一些事,可以請你談談看嗎?」,孩子的回答可能很簡短,訪員則需要進一步請他們更詳細的描述特定的事件(例如:你剛剛提到床,請告訴我多一點。)。
5.     使用聚焦式的問題使兒童專注在特定的人、事、時、地、物上,接著搭配開放性的問題以引導兒童回憶,例如先詢問「在客廳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接著再詢問「告訴我在那裡發生的一切事情」。
6.     必須瞭解兒童受虐的次數,詢問的方式為「這種事發生過一次還是很多次?」,若回答很多次則再進一步問「第一次是什麼時候?」、「最後一次是什麼時候?」等問題。
7.     當對兒童訪談時,即使最練熟的訪員也會使用引導式的問題(leading question),只要注意重新聚焦問題、避免強制說服,或者將引導式的問題搭配開放式的問題一起使用。
8.     引導式的表達儘可能等到訪談後期或直到已搜集到事件的描述性陳述後,而詢問方式儘量不要帶有暗示性,例如「你的下體曾發生過什麼事嗎?」優於「他曾對你的下體做過什麼事嗎?」優於「他曾在你的下體放進什麼東西嗎?」
評論
在實務工作中兒童性侵害案件常是相當難調查的,而家內性侵害尤其為是,除了受限於兒童的年齡、發展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兒童與加害者間的情感連結更是糾結,此時要從兒童身上蒐集到相關訊息常是不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實務工作者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本文整理出的訪談建議給與實務工作者相當好的訓練和學習,具備專業能力和良好訓練的實務工作者才能提升保護兒童的能力。
文獻出處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性侵害 #調查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