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百寶箱
不只是蝸居,更是危居!

2017-11-26 17:10:59


薛承泰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組長

2017.11.26 刊登於中時電子報


去年初,當媒體爆出作為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一群獨居老人擠在缺少衛生設施的破舊屋子中生活,「蝸居」一詞不逕而走。當時筆者即為文建議柯市長,除了拿出鐵腕限時拆除大違建,對於具有公共安全之虞的違建,更應優先處理。

此外,近年來當政治人物紛紛搬出「居住正義」作為競選口號時,筆者呼籲都更的重要,隨便喊要蓋多少社會住宅與青年住宅,只在討好年輕人;應先調查真正符合需要照顧的年輕人到底有多少?需求的內容是甚麼?才能真正解決住的問題,否則會成為20餘年前「廣設高中大學」的翻版!

總之,若政府真的有魄力,除了興建適當數量的社會住宅,也應優先恢復老舊社區的友善性與安全性,建立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之後,然後再來進行都更,住民較能接受。如此按部就班,既可以美化市容,打造安全和諧的居住環境,也可解決年輕人住的問題。

沒想到,日昨在新北市中和發生縱火案,因多人蝸居在違章建築中,木造隔間助長火勢,造成九死的慘劇!縱火者罔顧人命最為可惡,然而,會釀成多人的傷亡,則和居住環境脫不了關係。

住戶中有年輕人為了省錢或因經濟弱勢,只好選擇樓頂加蓋租屋蝸居。這些住戶本來生活壓力就大,在這樣的環境下中生活,彼此之間容易產生緊張與紛爭,意外的發生,是遲早的事;只是不知道意外會是甚麼樣態?是房客間的衝突、房客與房東間的暗鬥、還是地震或火災所造成!

台灣30年以上老舊公寓有百餘萬間,由於當年偷工減料情形並不多,不少房子結構還算穩固,可是問題在於,這樣的老社區普遍缺少公共治理,除了樓頂加蓋已被視為當然,有人得寸進尺,搶占巷道與防火巷,老社區原本已失去居住的友善性,進一步也失去了安全性!

相關法令不是沒有,卻鑒於違章數量龐大而自我限縮公權力,也使得亂象變本加厲!於是,社區中出現了一些見怪不怪的現象,光是占用停車位的方式,極盡巧思,令人嘆為觀止!

不少公寓的樓下住戶,為了方便自己,把門口的公用土地也占用,當訪客找不到地方停車,無奈地將車停在紅線上時,最諷刺的是,這時公權力即出現,警察與拖吊車毫不留情地,拖走!接著就是住戶間的叫罵,這些都是在老舊社區每天上演的戲碼,不是嗎?

這些現象派出所與村里長最清楚,地方政府也都知道,只是苦於沒有足夠經費與人力來進行整頓,當然,也不想得罪人!其實政府若因缺經費與人力,可優先處理影響公安的違建,若在期限內自動拆除可獲補助,否則連續開罰。先選擇幾個里做出成績後,即可擴大推動。政府也不妨結合大學目前正在推動的「社會責任」,由大學針對鄰近老舊社區進行勸導與協調,然後再來改造,這是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大好機會!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文章出處: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1126001041-262114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蝸居 #公共安全 #居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