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冬季論壇【青少年成癮防治對策與跨國比較】 會後報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與國立臺灣大學幸福感中心,於113年11月15日(五)共同舉辦2024冬季論壇『青少年成癮防治對策與跨國比較』。
此論壇分為兩部份,講座一邀請到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李思賢特聘教授擔任講者,以「青少年藥物濫用防治對策」為講題,由本中心沈瓊桃主任擔任主持人,和與會者分享青少年藥物濫用的種類及相關的防治對策;講座二則邀請到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戴伸峰教授,分享「青少年藥物濫用防治之兩極:泰國及日本大麻政策之比較」主題,由本中心成癮防治組賴文崧組長擔任主持人,向與會者深入分析在泰國與日本針對青少年藥物濫用中大麻使用相關的防治政策,共有74位與會者蒞臨,整體活動滿意度高達4.7(5=非常滿意)。
(最前排自左一開始分別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莊登閔副教授、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林予安助理教授、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成癮防治組賴文崧組長、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幸福感中心周泰立特聘教授兼系主任/計畫主持人、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沈瓊桃主任、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戴伸峰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李思賢特聘教授
共同出席「青少年成癮防治對策與跨國比較」冬季論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李思賢特聘教授,從目前臺灣青少年濫用新興毒品的議題出發,探討當前我國毒品政策的趨勢與相關防治策略。近年來新興毒品(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 NPS)種類迅速增加,全球2023年通報的新興毒品已超過1228種。臺灣則以合成卡西酮、愷他命及苯二氮平,為最常見的三種新興毒品,而李思賢特聘教授指出現在青少年使用的毒品已融入到電子菸當中,以各種色系、口味的煙彈呈現,並以低廉的價格來吸引年輕人吸食,導致使用率攀升。在其研究結果指出,新興毒品施用對青少年大腦發展的危害,包括認知功能退化、衝動控制能力下降,以及結構損傷(如前額葉與楔前葉的體積縮小),影響都顯著高於成年人。對於已施用新興毒品的青少年,李特聘教授的研究以跨理論行為模式為理論基礎,透過改變動機(是否想改變)及練習技能(如何改變)進行訓練,後測結果顯示高達40%參與者在學習後都會想藉此進行問題行為改變,因此該研究結論指出對於藥物濫用者應以人為本,透過教育、諮商及治療的方式,採用減害來取代刑罰。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戴伸峰教授,以日本和泰國的大麻政策與防治措施為例,探討不同政策對藥物濫用的影響。日本的研究指出,青少年越來越輕視大麻的危害,新型態的大麻產品將高濃度的致幻物質THC加入到餅乾、軟糖內,使得濫用者心理抵抗降低。13-18歲開始使用大麻的青少年,未來罹患大麻成癮症的風險是成年後才使用者的5至7倍。此外,高頻率使用者不僅面臨更高的成癮風險,還可能導致學業退步與心理健康問題。日本於2024年進行法規大修正,解禁醫療用大麻,且規範對象是「以THC的存在與濃度,而非植物本體」。相較之下,泰國自2022年起,大麻全面合法化,成為亞洲首個娛樂用大麻合法化的國家。然而,戴教授研究團隊到曼谷街口進行問卷調查時,發現超過一半的民眾並不贊成開放大麻的政策,且開放大麻並無法有效改善其生活經濟。全面開放大麻更帶來另一場風暴,像是曼谷交通系統因此更加堵塞、濫用者至醫院急診求助癱瘓醫療體系等等嚴重後果。在防治措施方面,日本透過教育介入,改善青少年個人管理與社交技能,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讓使用者主動遠離藥物,強調互動與實際練習的有效性,且相關研究指出社會技能增進模式比知識傳達型模式更為有效。
兩位講者皆紛紛指出,最為有效的藥物濫用防治方式,即是透過教育訓練,改善青少年社交技巧與決策、行動技能等。臺大兒家研究中心自2017年起與臺北市、基隆市多所國中小合作推廣,由中心編製出適合臺灣學生的授課教材「正向人際及生活能力訓練(Positive Interpersonal & Life Orientation Training,PILOT)」課程,透過情緒管理及社交技能訓練,培養國中小學童自我管理、時間管理、自主思考及判斷等能力,增進人際關係,並建立適當的溝通技巧與果決態度,同時藉由認識菸害資訊與透析廣告達到早期預防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72320-z (由講者李思賢特聘教授提供)
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PILOT課程(國小版教材)
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PILOT課程(國中版教材)
PILOT教材申請:
https://forms.gle/AMe6aW9p8GuDFmVC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