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3.02 第107期 |
||||||||||||||||||||||||||||||||||||||||||||||||||||||||||||||||||||||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信 託 慈 善 基 金 會 兒 少 暨 家 庭 研 究 中 心 電 子 報 |
|||||||||||||||||||||||||||||||||||||||||||||||||||||||||||||||||||||||
|
|
高度所有 |
高度精神 |
高度疏忽型 |
無或低度 |
四年級 |
27.7 |
13.3 |
36.4 |
22.6 |
六年級 |
21.7 |
17.9 |
26.7 |
33.7 |
八年級 |
12.9 |
22.1 |
18.7 |
46.2 |
四年級學生中,高度疏忽型的比例最高,其次是高度所有虐待型,兩種類型的比例都在六、八年級時逐漸降低;而高度精神虐待型、無或低度虐待型的比例則逐漸增加(表一)。即便如此,到了八年級時,仍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遭受不同類型的高度虐待,這表示臺灣的許多兒童遭受長期虐待。
表二、兒童受虐類型在不同時間點轉變的比例(%)
六年級 四年級 |
高度所有 |
高度精神 |
高度 |
無或低度 |
高度所有虐待型 |
60.8 |
21.6 |
11.6 |
5.9 |
高度精神虐待型 |
9.0 |
74.1 |
0.0 |
16.8 |
高度疏忽型 |
7.6 |
5.6 |
55.0 |
31.8 |
無或低度虐待型 |
4.1 |
0.0 |
15.2 |
80.8 |
八年級 六年級 |
高度所有 |
高度精神 |
高度 |
無或低度 |
高度所有虐待型 |
49.1 |
27.1 |
15.1 |
8.6 |
高度精神虐待型 |
6.1 |
70.2 |
0.0 |
23.7 |
高度疏忽型 |
3.4 |
10.2 |
50.0 |
36.3 |
無或低度虐待型 |
0.7 |
2.9 |
6.2 |
90.2 |
受虐類型可能隨成長階段轉變。四種類型中,無或低度虐待型最穩定,多數無或低度虐待型學生不會轉變成其他受虐型態,舉例來說,無或低度虐待型四年級學生中只有15.2%在六年級時轉變成高度疏忽型;高度精神虐待型也相對穩定,若有變化的話,較多轉變成無或低度虐待型(表二)。
相反地,高度疏忽型與高度所有虐待型的學生,其受虐型態較可能有所轉變。30%以上的高度疏忽型學生會在下一個時間點轉變為無或低度虐待型;而20%以上的高度所有虐待型會在下一個時間點轉變為高度精神虐待型(表二)。
該研究還發現,兒童受虐類型的變化軌跡具有性別差異,無或低度虐待型的男孩比女孩更少轉變到高度的受虐類型,原本高度受虐類型的男孩也比女孩更可能轉變到無或低度虐待型。這表示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比男孩更容易受到虐待。
此外,接受兒童保護服務的學生中,高度所有虐待型的比例,隨著時間從60%(四年級)明顯下降到28.9%(八年級),且有22%的高度所有虐待型學生轉變到無或低度虐待型。這表示兒童保護服務有助於預防兒虐復發。
該研究運用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學生樣本與追蹤資料,指出兒童虐待的類型與不同時間點的變化軌跡。根據上述研究發現,有必要制定政策與介入措施,以便早期辨識、緩解和預防兒童虐待,尤其是性別差異與長期受虐的方針。
研究全文:https://doi.org/10.1016/j.chiabu.2022.105951
【聯絡我們】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
電話: 02-33661255
電子信箱: ntucfrc@nt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