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兒少中心 NTU CFRC
 
電子報
2018.12 第57期 

專題報導

華人父職的真相

    不論歐美或華人文化,在照顧教養子女的議題上,普遍都將父親定位為「次要家長」(secondary parents),但是父親在親職角色上真的這麼「次要」嗎?

    近二十年來「新好爸爸」的觀念與實踐方向不斷改變;北美在1980年代出版了父親職育兒指導手冊,描述「新父親」(the “New Father”)與「準父親」(The “Expectant Father”)的角色概念,出版至今仍持續改版。

各國文化中對於父親的描述同時有「嚴厲管教」、「打罵」的傳統角色,也有「新好爸爸」、「照顧男子氣概」、「愛妻愛子」的新興角色兩者並存的狀況。本 中心馮燕主任,運用中心的一項調查研究資料,和質性資料的整理,發現似乎可與現有文獻對話,找出當前華人社會親職參與的現象,並於2018台灣家庭政策國際研討會上首度發表。

    十年前,臺灣深度參與親職的「新好爸爸」概念與實踐狀況尚未普及,大多數父親在親職上仍是「次要父母」的傳統角色,為詳細了解當時的實踐狀況,回顧十二年前內政部主計處《95年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家庭生活》的結果,超過一半(約55%)的父親每日與子女相處時間不到三小時(如圖一),尤其在跟與子女「溝通與聊天」與「做功課」兩類比較深度的親職活動,父親跟母親的投入時間更是懸殊(如圖二)。


    然而有研究發現,父親實踐親職的「深度參與」,對子女教育成就與身心健康發展有顯著影響,顯示父親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一點也不「次要」,父親角色在孩子的生活以及發展階段具有特殊意義(Goncy & Dulmen, 2010)。因此作者想用本中心「雙城計畫」蒐集了三個年級的大上海地區及大台北地區兒童與家庭生活資料分析,探究父親的「親職參與」,在華人社區子女身心發展與家庭情緒福祉中,究竟扮演怎樣的角色?
    雙城計畫目的是調查大台北地區之學童身心健康狀況,俾利找出最適合之華人家庭育兒模式,是以台北市與新北市的小學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得到58個小學,合計共6,480位學童家長的問卷結果,將其中5,165位已婚家長的作答進行分析。問卷內容係調查學童主要照顧者狀況、兒童行為問題、教養風格、以及親子衝突等問題,並由家長自述子女行為、親子相處與家長本身的情緒福祉,與人口變項等測量標的。
    研究結果顯示父親在親職上的「深度參與」,展現共親職的合作模式,對子女、對家長,甚至所有家庭成員之間的正向互動,有廣泛且決定性影響力,亦即父親的參與程度越深,家庭及親子關係將會更幸福。
    在子女行為問題方面,父親深度參與共親職時,可以有效降低子女的攻擊行為與注意力不足的問題;親子衝突行為中,有父親深度參與的家庭比起只有母親為主要照顧者的家庭,更能夠降低衝突的發生;另外,共親職的家庭相較於母親為主要照顧者的家庭,共進早餐頻率較高,顯示父職參與和正向親子互動仍有相關;在家長情緒福祉方面,父母共同照顧的家庭,感受到有社會支持、婚姻幸福感的成績都高於母親為主要照顧者的家庭;相反的,共親職的家庭在憂鬱情緒的分數表現,遠低於母親為主要照顧者的家庭,顯示父親在家庭成員的情緒支持與正向互動上,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父親參與對家庭的影響很大,因此當父親嘗試參與親職時,配偶的鼓勵至關重要。調查結果也發現當父親的工時越長,對父職深度參與親職率越低,顯見勞工的工時高低絕非只與勞工個人福祉有關而已,工時過長對家庭與親職實踐具有相當程度的威脅,且影響範圍甚廣,可能影響正向親子關係的發展。
    另外一方面,加拿大學者Chuang等人(2016)與本中心合作的質性研究,用日誌與深度訪談方式,針對加拿大、中國大陸、香港及臺灣四地的華人家庭親職研究發現,即使同為華人,「理想父親」的形象仍有文化上的差異,也未必全都具備「參與親職的新好爸爸」角色。比較起來中國大陸的父親可能是最為傳統,認為照顧子女及處理家務仍為母親的任務;而加拿大華人文化中,雖仍將母親視為子女的「主要照顧角色」,但父親多願從旁協助分擔家務;而台灣父親照顧子女的時間最多(圖三),整體來說深度參與程度與十年前相比,台灣地區實踐狀況確實比較普及。




    相較各地區父親參與親職程度不同,臺灣父親的親職參與相較之下頗為平均,且在照顧子女與處理家務上都有不錯的表現。然而,Chuang等人的研究僅是「父親之間」的比較,當視角拉回到「父母之間」的比較時,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們仍鼓勵父親進一步往「新好爸爸」方向增加親職參與的深度,例如:陪孩子做功課,跟孩子談話、傾訴孩子的心聲,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儘管現實中父親在照顧和陪伴子女的各項工作並不如母親那樣嫻熟,但母親何嘗不也是從做中學、學中做呢?
    親愛的父親們,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回不去了!父親如能共同積極參與孩子的每一段生命故事,家裡的氣氛和親子關係會好很多!孩子的第一次站起來、踏出人生的第一步、第一次發出聲音叫「爸爸」、「媽媽」,許多的第一次不應該只有媽媽看見。我們也呼籲並期待政府改善勞動環境、合理降低工時,持續推動友善育兒環境,鼓勵父親更有意願參與親職,成為媽媽口中的「神隊友」。


Reference:
1.馮燕(2018)。華人父職的真相。2018台灣家庭政策國際研討會,台南、台北:社團法人臺灣家庭生活教育專業員協會及社團法人中華21世紀智庫協會主辦(2018年10月5日及8日)。

2.Goncy, E. A.; & van Dulmen, M. H. M. (2010). Fathers do make a difference: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adolescent alcohol use. Fathering, 8(1), 93-108

3.Chuang, S. S., Esufali, T., Shen, C.- T., Zhu, M., Ng, A., Zheng, Y., & Feng, Y. (2016, August). From East to West: Comparing Chinese fathers across the worl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New Orleans, LA.

4.Executive Yuan. (2006). Social Development Trends Survey Report - Family and Society. Taipei City, 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Executive Yuan.

學術成果

時事評論
  • 【聚焦長照】薛承泰/長照2.0 「照」得住嗎? MORE
  • 薛承泰/改革與反改革之間 MORE
  • 薛承泰/大學的寒流 MORE
國際新知
  • 首個基因編輯嬰兒引風暴 將帶來5大可怕後果 MORE
  • 全球首例 死後捐子宮助他人產女 MORE
  • 專家:網絡閱讀正在損傷大腦功能 MORE
  • 保護兒少 紐西蘭加強規範無煙式菸品 MORE
  • 滑手機玩電遊成癮 兒童大腦皮層現變薄跡象 MORE
  • 手機或影響孩子大腦皮層 美科技人士限制子女使用 MORE

新聞集錦

  • 黃瑽寧: 3C世代兒童的螢幕使用建議 MORE
  • 哈佛大學研究:關鍵不是幾歲給青少年手機,而是有沒有做到這9件事 MORE
  • 醫界研究:剖腹產會增加寶寶氣喘及過敏機率 MORE
  • 國際兒童人權日 2成3兒少認:世界少了我也没關係 MORE
  • 國道VIP婦幼親善公廁 蘇澳服務區啟用 MORE
  • 兒虐事件層出不窮 立院建議設置跨區域整合機制 MORE
  • 為什麼手機摧毀了我們的人際關係? MORE
  • 青壯年心肌梗塞 醫示警:抽菸是元凶 MORE
  • 教長:新課綱上路後 將重視能力態度養成 MORE
  • 研究顯示六輕影響鄰近學童健康 監委申請自動調查 MORE
  • 二手毒禍及未出生孩子 藥頭夫妻錯愕 MORE
  • 雙語國家政策 全教總籲留意師資和文化面 MORE
  • 推動心理健康工作 南投首獲衛福部優等獎 MORE
  • 矯正署長黃俊棠:吸毒與負面情緒有關 MORE
  • 108年度幼兒措施補助 元旦起開放雇主受理 MORE
  • 孕婦及育兒停車位設置 16日起限期未改善開罰 MORE
  • 年度最佳兒少節目獎 公共電視台下課花路米勝出 MORE
  • 守護兒童居家安全 靖娟分享2廳2室注意事項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