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百寶箱
行為、非行為及多重障礙的安置兒童面臨安置中斷的風險

2012-12-26 00:00:00



摘要作者

劉淑怡


摘要

  穩定的家外安置安排是確保受虐兒童福祉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兒童被安置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且與照顧者發展良好的依附關係,則兒童較不會暴躁、犯罪,且在學校表現較佳。為了促進穩定的家外安置,目前兒童福利政策建議受虐兒童應儘可能安置在較像家庭式的單位,且廣泛認為兒童安置在親屬家庭中,相較於非親屬寄養父母或安置機構等限制較多的環境較為穩定。兒童福利政策認為親屬安置較不會導致安置中斷(placement disruption),然有一些研究指出安置中斷的風險在於兒童的身心障礙狀況。

  本研究欲了解3-10歲家外安置的兒童面臨安置中斷的風險,研究變項為:安置照顧者是否有血緣關係、以及兒童障礙的狀況。本研究的目在於:(1)比較不同障礙類型的兒童在親屬和非親屬安置下,其發生安置中斷的比例;(2)分析不同障礙類型的兒童其適合的照顧者、家庭特徵。我們比較四種類型的兒童:(1) 沒有障礙的兒童;(2)有非行為障礙的兒童(non-behavioral disability),指在語言發展、日常生活技能及社交技能有明顯的損傷;(3)有情緒或行為障礙(emotional or behavioral disability)的兒童(稱之為行為障礙);(4)以及同時有非行為和行為障礙的兒童。本研究使用美國的National Surve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資料,障礙狀況使用多項不同的全國性標準測量語言發展、日常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行為問題。

  研究結果指出約有四分之一的家外安置兒童曾經歷安置中斷,然安置在親屬家庭中的兒童面臨中斷的可能性較低,而患有障礙的兒童安置在親屬家庭中相較寄養家庭較不會面臨中斷。相較而言,患有行為障礙或同時患有行為和非行為障礙者的年長兒童,較可能面臨安置中斷。本研究發現親屬照顧者對兒童有較強烈的責任感,當面對照顧困難時能表現出較佳的適應力和復原力,保護兒童持續處於親屬照顧中。研究另指出兒童安置在親屬家庭中不會受到兒童障礙類型或嚴重程度所影響,親屬安置相較非親屬安置而言,對大多數兒童來說較為穩定。然提供關於照顧身心障礙兒童的特殊訓練對於社工員是必須的,這樣的知識使社工員較能依兒童不同的障礙類型覓合較適合的照顧者,以降低安置中斷的發生率。


評論

  安置體系提供受虐兒童穩定且良好的照顧品質是兒少保護體系重要工作之一,然實務工作中常有許多兒童不斷在寄養家庭中轉換,面對不斷的分離反而造成兒童另一種傷害。研究結果指出兒童在親屬家庭中安置中斷的比例較低,認為親屬安置較能提供兒童穩定的環境,這和我國現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明定目前家外安置以親屬家庭為優先順序的政策相符。另本研究雖認為不論兒童障礙情況,親屬安置對大多數兒童較為穩定,然實務中對於不易照顧兒童的安置較難安排,因而應多鼓勵和訓練安置單位和親屬家庭收容特殊需求兒少,以能穩定及擴充特殊需求兒少的安置資源。


文獻出處

Helton JJ.(2011) Children with behavioral, non-behavioral, and multiple disabilities, and the risk of out-of-home placement disrupti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35(11), 956-964.

 

點關鍵字看更多相關文章:


#兒童福祉 #家外安置 #兒童障礙類型 #安置中斷 #兒童保護